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学易混名词对比分析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1090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经济学常识存在许多易混淆的名词,这令许多考生朋友感到十分苦恼。今天,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帮大家做了部分名词对比分析,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记忆!

一、GDP与GNP

1.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2.GNP,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这时有同学可能就会有点晕了,那这两个经济概念到底是什么区别那?举例说明:一个在外国工作的中国公民所创造的财富计入中国的GNP,但不计入中国的GDP,而是计入外国的GDP。

注意:GDP属于地域概念,而GNP属于国民概念。

二、恩格尔系数与基尼系数

1.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它也是有系数值的那,恩格尔系数达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2.基尼系数,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

注意: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提醒考生:在经济学常识的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审题,看清楚了再下笔,提高做题正确率!祝各位考生朋友早日上岸!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