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法理学之概念分析
在事业单位考试的备考过程中,法理学一直是一个比较枯燥晦涩的学科。很多同学在通过初步学习之后还是不能够理解其中的奥义。今天,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就来为大家总结一下法理学这方面的记忆方法,帮助大家更好的备考!
从概念上说法是由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而这一概念可以拆分出一下四个知识点。
第一:法由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马克思理论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是上层建筑,所以由经济基础决定,具有物质制约性。从生活实例来说中国古代有一种刑罚叫做流放,罪犯一般会被流放到云南、贵州、新疆等偏远山区,由于古代这些偏远地区没有得到开发,所以一旦被流放就是有去无回,在古人看来这是一种非常严厉的刑罚。但是在现代,由于经济条件的发展,流放这种刑罚在现代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可以看出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了法。
第二:法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例如商纣王的炮烙刑罚,是商纣王为了镇压反对者制定的一种刑罚,体现了纣王的意志。现在我国的法体现了人民的意志,都比较民主。所以不管是在古代、现代、国内、国外,法都会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只要社会上存在阶级,那么法就会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这是不会变的道理,说明法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法的本质。而社会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是人民,所以社会主义国家的法体现的是人民整体的意志,这里强调的是整体意志,而不是个人意志。
第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国家创制法的两种形式是制定或认可,制定是从无到有的创制。认可是将习惯认可为法律。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表明法体现国家的意志。
第四: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如当有人违法时,由军队、警察、监狱、法院等暴力机关对违法犯罪分子进行惩罚和制裁,体现了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但国家强制力是最后的保证力量,而不是唯一力量,如生活当中我们遵守法律,更多的是因为我们的良知在告诉我们应该守法,如我们不会去故意伤害别人,是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对的、是好的,所以道德、习惯等也会保证法的实施。
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提醒考生:法理学虽然较难记忆,但是学习这方面知识要注重概念分析,从中进行有效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做到事半功倍。祝各位考生都能成功上岸!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