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考点:实词填空技巧归纳
在公务员考试中,逻辑填空是每年考试的必考点,其中实词填空尤为重要。实词填空在近几年的考试中多以单纯考查实词,或者与成语、虚词混搭等形式进行考查。今天,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就来为大家整理一下实词填空的相关考点内容。
学习和掌握同义词辨析的方法,主要从词语的意义、色彩、搭配用法等几个方面着手。
一、词的意义不同
1.把握词性
实词的词性不同,意义可能相同,但在承担句子成分时的功能却有所不同,这其中的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也不同,只有把握准词性,才能做到准确使用。例如:
(1)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 (品位 品味)的作品来的。
(2)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法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可是有些地方政府却有法不依。
【优公解析】(1)句中,“品位”指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是名词;“品味”指仔细体会、玩味,是动词,可以用“高”来形容的只能是名词,而不是动词,所以,该句应选用“品位”。(2)句中,“法治”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是动词,不能作为名词使用充当“健全”的宾语,否则会导致使用的错误,应选用名词“法制”。
2.辨明概念
尽管有些实词意义相近,但概念却不同:有些实词是集体概念,有些实词是个体概念;有些实词是抽象概念,有些实词是具体概念。只有辨明了实词的概念属性,才能做到准确使用。例如:
(1)卢沟桥两边的石栏上雕刻着数以百计的石狮,这些石狮在风霜雨雪中已守桥七百多个(春秋 岁月)。
(2)只有(竖立 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和幸福观,才能把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实现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紧密结合起来。
【优公解析】(1)句中,“岁月”的意思是“年月、时代”,它反映事物的集合体,一般不能用在具体数字之后,它只能用宽泛的形容词修饰,如“漫长的岁月”, 所以(1)句应选用“春秋”。(2)句中,“竖立”适用于具体事物,不能用于“正确的世界观和幸福观”等抽象事物,应选“树立”,它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物。
3.分清轻重
有些实词词义较轻,有些实词词义较重,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实词,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例如:
中学生吸烟,既(违反 违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又有害于身心健康。
【优公解析】“违反”的意思是不遵守或不符合政策、纪律、规范等,词义较轻;“违犯”的意思是“违背和触犯法律、法规等,词义较重。“吸烟”仅仅是有违《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错误的程度较轻,所以应该选用“违反”。
4.认准范围
有些近义词虽指同一事物,但所指范围却有大有小,这种区别也是辨析近义词的一个标准。例如:
(1)校园里的两棵银杏树,看上去它们的(年龄 年纪)足有千年。
(2)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计划 规划),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优公解析】(1)句中,“年纪”专指人的年龄,词义范围小,“年龄”指人或动物植物已生存的年数,词义范围大,所以应选用“年龄”。(2)句中,“规划”在分类上隶属于“计划”,但它有这样两个语意上的规定:一是多用于比较全面、长期和重大的工作计划,二是这一计划相对来说比较综合、立体和形象,该句中的“城市建设布局”就明显带有以上两个特征,所以选用“规划”更为恰切。
5.查看侧重点
不同的词语,尽管意义差不多,但是其语义上的侧重点却不一定相同。例如:
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他(化装 化妆)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优公解析】“化装”和“化妆”都有打扮、修饰的意义,但是“装”有服装的意义,“化装”就是改变自己的服饰而装扮成某种身份的人;“妆”有打扮、妆扮的意义,“化妆”就是指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因而应选“化装”。
二、词的色彩不同
1.感情色彩,分清褒贬
词的感情色彩因态度而不同。词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中蕴涵着对人或者事物的感情褒贬和态度差异。一定的句子有一定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中使用词语必须分清它的褒贬色彩,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等错误。例如:
(1)今天举行的决赛中,我国选手有实力(染指 摘取)金牌的项目是女子100米蝶泳和女子马拉松比赛。
(2)国际互联网传递世界的最新消息,它 (沟通 勾通)了各国文化,使愈来愈多的人相互了解。
【优公解析】(1)句中,“染指”的意思是“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是一个贬义词,把它用在“我国选手”身上就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应改用“摘取”。(2)句中,“沟通”的意思是“使双方能通连”;“勾通”的意思是“暗中串通、勾结”。前者是中性词,后者是贬义词。因为该句是客观地叙述情况,不含贬义,所以应该选用“沟通”。
2.语体色彩,注意口语和书面语
词的语体色彩因使用场合而不同。实词的语体色彩主要有口语和书面语。一般来说,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在日常对话、文艺作品中常常使用口语;而书面语则具有文雅、庄重的语体风格,多用于正式场合、理论性强的文章等。例如:
我们(进 进入)村子的时候,看到一位中年农民正跟不少人在(商谈 商量)第二天买化肥的 (问题 事)。
【优公解析】此句是记叙体,记叙的对象是农民,就选用口语化的词语,所以该句应依次选用“进”“商量”“事”。
三、词的搭配用法不同
1.对应搭配
实词的搭配有主谓搭配、动宾搭配和修饰语与中心语的搭配等,一定要注意搭配的对应。此外,有些词语表示的意义基本相同,但一般都有较固定的搭配,不能混用。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例如:
(1)全新的载体可以(激活 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因子,使之释放出夺目的光辉。
(2)大凡有成就的人,都善于在看来平淡无奇的事物中(置疑 质疑)。
【优公解析】(1)句中,“激活”可以与“因子”搭配,“激发”却不可以;若与“工作热情”搭配,可以用“激发”,却不能用“激活”。(2)句中“置疑”的意思是“怀疑”,但它有一个语用习惯,那就是“多用于否定”,如“不可置疑”、“毋庸置疑”,所以应选用“质疑”。
2.认准对象
从词语的搭配意义来区分,实词还包括对词语的适用对象的分析。有些实词有特定的适用对象,有的对人,有的对事,有的对物;对人当中有的对己,有的对人。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误作他用。例如:
(1)为了迅速扭转连年亏损的局面,厂党委决定 (启用 起用)精通业务、有决策能力的退休科技人员。
(2)他是一个深受群众(爱戴 爱护)的好干部。
【优公解析】(1)句中“启用”的意思是“开始使用”,多适用于物;“起用”的意思是“重新任用已退休或免职的人员”,适用于人。因为该句中使用的对象是“退休科技人员”,所以应该选用“起用”。(2)句中“爱戴”与“爱护”都可以用于人,但“爱戴”只用于下对上,“爱护”用于同志之间或上对下,有时还用于物,如“爱护公物”。所以应选用“爱戴”。
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提醒考生:对于实词填空其实并不难,重点是要把握住词语的意义、色彩、搭配用法,从这几个方面作为解题的突破口。祝各位考生朋友们都可以早日上岸。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