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之50个小tips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政治常识中常考的内容,侧重了解考生对马克思注意基本理论的掌握。这部分往往是结合当前的时事热点、基本国情等部分进行考查。今天,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为大家归纳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50个小tip,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人们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
3.哲学是人类(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抽象概括和总结
4.哲学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5.哲学是通过(逻辑分析)和(理论论证)的形式,阐述一系列观点。
6.哲学既是一种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也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思想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者说是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区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二,思维能否认识存在或精神能否反映物质,即同一性区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自然科学的前提)和(理论来源)。
9.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英国工人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原因:(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
1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德国古典哲学)。
1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思想成果)。(简记“黑心费物”)
1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观努力特别是批判了黑格尔哲学的(客观唯心主义),吸收改造了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合理内核”,批判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历史唯心主义),吸收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14.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普遍规律的科学。
1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
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它的(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
18.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实践性)。
1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就是在实践基础上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2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也可叫(阶级性)。
2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以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原初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如水、火、气等。
2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基本粒子构成、物质结构、物质结构的某种属性即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其主要问题是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考查客观事物;否认物质是运动的,否认质变,否认矛盾,并把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归结为外力的作用。
24.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做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于基础。)
25.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意识变成独立的存在,把那个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如理、理念、道、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作为世界的本原。
26.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不是具体的物,也不是具体的概念。
27.物质的共同本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8. 列宁关于物质的科学定义的含义在于: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肯定了物质的(可知性),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 限;③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物质共同本质的概括,而不是一个具体的科学概念,从而同把物质归结为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旧唯物主义 划清了界限;④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前提;⑤为(科学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哲学指导;⑥是反对(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思想武器。
29.唯心主义和二元论认为:物质不具有客观实在性。
30.旧唯物主义认为:把物质归结为某种具体物质形态。
31.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32.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33.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34.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统一于物质)或者说(世界是多样性的物质的统一)。
35.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中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内容,体现的哲学原理是(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36.意识的产生过程经历了(三个决定环节):(无生命的物质)——(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
37.意识是:①(社会)的产物;②(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④(物质世界)的产物。
38.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或者说(客观实在的反映)。
39.人脑是意识的(物质载体),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
40.人脑不会自动产生(意识)。只有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并通过传导神经到达于人脑,使人脑对客观事物作出反映,才会产生意识。
41.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意识对人类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创造性和灵活性).(调控性和指导性)。
42.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并要具备相应的(物质条件)。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是(社会实践)。
4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同时,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44.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45.实践是人们以一定手段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生产力是改造和利用自然的活动。
46.在实践基础上,(物质)和(意识)可以相互转化。
47.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本质上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客观世界可以改造,客观规律不能改造。
48.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旧唯物主义的最显著特征是(实践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4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也可以叫(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50.唯物辩证法包括:两个基本原则(普遍联系).(永恒发展);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变量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基本范畴(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