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考点:中心理解题之解题思想
在公务员考试中,片段阅读模块是当前公职类行测考试中的必考内容模块这类题型具有题型多样化和阅读文字量等特点,从而成为了众多考生在考试中的失分所在。今天,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就给大家讲一下关于中心理解题目的核心解题思维和方式,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那么如何正确的看待和区分“主旨概括”和“意图推断”题目呢,其实我们可以从题量的提问方式和题目文段的特点来区别。
①提问方式一: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对于文段结构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总分总结构而言,如果题干中的文段主要在阐明某个问题,而此时对策却并未在文章中出现,那么若题目是主旨概括的话,此时答案需要选择“问题的表述”型选项。
【例题1】在城市化不断演进当中,不仅要解决好一城的“垃圾围城”之困,还要解决好垃圾“逃窜”污染异地这个痼疾(提出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垃圾治理,只限于一座城市、一个区域之内。管理方法滞后,管理视野狭窄。但是,随着交通便捷化的不断提升,跨区域物流正变得日益紧密,效率日益提升,成本则随之下降。不过由于垃圾治理制度在跨区域转移方面仍不健全,执行起来又缺乏必要的协调联动,一些不法商家利用管理漏洞,随意倾倒垃圾,污染环境,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
A.垃圾治理跨区转移问题使垃圾后果严重(题干的问题本身)
B.应完善跨区域制度协同对垃圾进行治理(解决问题的对策)
C.垃圾“逃窜”问题影响了城市化的进程
D.解决垃圾污染问题需要提高公众意识
②提问方式二: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对于文段结构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总分总结构而言,如果对策未在文章中出现,然而却在选项中明确表明了,那么此时正确答案应为“对策型”的选项。
【例题2】在城市化不断演进当中,不仅要解决好一城的“垃圾围城”之困,还要解决好垃圾“逃窜”污染异地这个痼疾(提出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垃圾治理,只限于一座城市、一个区域之内。管理方法滞后,管理视野狭窄。但是,随着交通便捷化的不断提升,跨区域物流正变得日益紧密,效率日益提升,成本则随之下降。不过由于垃圾治理制度在跨区域转移方面仍不健全,执行起来又缺乏必要的协调联动,一些不法商家利用管理漏洞,随意倾倒垃圾,污染环境,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的是:( )
A.垃圾治理跨区转移问题使垃圾后果严重(题干的问题本身)
B.应完善跨区域制度协同对垃圾进行治理(解决问题的对策)
C.垃圾“逃窜”问题影响了城市化的进程
D.解决垃圾污染问题需要提高公众意识
③提问方式三: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意在强调?
对于文段结构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总分总结构而言,如果对策是在文章中直接提到的,无论是主旨题还是意图题,都要选“对策型”选项 。
【例题3】在城市化不断演进当中,不仅要解决好一城的“垃圾围城”之困,还要解决好垃圾“逃窜”污染异地这个痼疾(提出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垃圾治理,只限于一座城市、一个区域之内。管理方法滞后,管理视野狭窄。但是,随着交通便捷化的不断提升,跨区域物流正变得日益紧密,效率日益提升,成本则随之下降。不过由于垃圾治理制度在跨区域转移方面仍不健全,执行起来又缺乏必要的协调联动,一些不法商家利用管理漏洞,随意倾倒垃圾,污染环境,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我们需要完善跨区域转移制度并协调联动,解决好垃圾“逃窜”污染异地这个痼疾。(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意在说明的是:( )
A.垃圾治理跨区转移问题使垃圾后果严重
B.应完善跨区域制度协同对垃圾进行治理
C.垃圾“逃窜”问题影响了城市化的进程
D.解决垃圾污染问题需要提高公众意识
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提醒考生:中心理解题的解题关键需抓住题干,分析问题的原因及影响,从而在此基础上做出判断。祝各位考生朋友们都能成功上岸!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