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考点:可能性推理之可行性分析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1084

在行测判断推理题型中,必然性更多的是侧重推理规则的应用,而可能性更侧重分析。可能性推理中的削弱加强型一直是重点考察的,削弱加强作为一种题型,我们有不少同学对此感到困惑,很多时候正确率得不到提升。一道可能性推理,找到最能加强、削弱那就必须分析、明白整个论证过程,找准论题、论证过程、结论。当你准确地分析出一道题目的论证主线,答案自然就很容易得出了。我们发现“可行性分析”这一模型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接下来,就让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这一论证模型。

(一)含义

“可行性分析”指的是为达到一个目的或目标而提出一个拟采取的行动方案(包括方法、建议、计划等),是一种从目标到实现该目标所需要的行动的论证。

举例来说,小张原来行测测验可以考到65分,他希望通过连续一个月的做题训练来提高成绩,让成绩提高为75分。

措施:一个月的做题训练

目的:成绩提高10分

类似于上述例子的论证模型我们就将其称为“可行性分析”的模型。

(二)削弱、加强角度

削弱:1.没有可操作性2.不能达到目的3.有其他负面影响

加强:1.具有可操作性2.能达到目的3.无负面影响

下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看看这一模型的具体运用。

【例题】如果向大气排放的 二氧化碳累积超过 32000 亿吨,那么 21 世纪末,将升温控制在 2℃ 以内的门槛就守不住了,有科学家认为,为了达到将升温幅度控制在 2℃以内的目标, 仅仅限制 二氧化碳 排放是不够的,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开展大气 二氧化碳 的回收行动,使 大气污染程度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

若要使上述科学家的想法成立,最需要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A.全球范围内普及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

B.各国政府推出有效政策来控制 二氧化碳排放量

C.科学界整合资源来支持发展地球工程技术

D.各地都建立能有效回收和储存 二氧化碳的机制

【解析】答案:D。

题干中科学家的观点是“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开展大气二氧化碳的回收行动,使大气污染程度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要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开展大气二氧化碳的回收行动,使大气污染程度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A项,普及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与二氧化碳回收行动无关,不是题干所必须假设的。B项,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二氧化碳回收行动无关,不是题干所必须假设的。C项,发展地球工程技术也与二氧化碳回收行动无关,不是题干所必须假设的。D项,如果各地没有回收和储存二氧化碳的机制,就不能在全球开展二氧化碳回收行动,所以D项是题干推理成立必需的前提。故本题选D。

相信通过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的讲解和例题解析,同学们能有所收获,希望大家认真复习,取得好成绩!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