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判断知识点:常考的经济术语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1157

经济常识在公务员考试中每年都考,命题人主要青睐于对我国重大经济政策和措施的考查。而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经济学名词屡见不鲜,福建公务员考试网小编为考生整理了在经济学领域常用到的名词术语,希望对考生复习有所帮助。

1.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为反比关系,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系数越大;生活越富裕,系数就越小。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

2.基尼系数:是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它是比例数值,其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3.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4.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范围内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5.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最终成果和提供的劳务价值。

6.最高限价:政府对某种商品所规定的最高价格,目的是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抑制某些产品的价格上涨,尤其是应对通货膨胀。

7.最低限价:政府制定最低价格阻止价格下降到某一水平,可能是出于以下原因:保护生产者的收入;避免产品的短缺;保护、扶持某些行业的发展。

8.特别提款权(SDR):也被称为“纸黄金”,其实质是一种储备货币,可以作为一国的外汇储备。其价值目前由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组成的一篮子储备货币决定。

以上为常识判断中经济常识中常出现的经济术语,当然,这并不是经济术语的全部内容,希望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能够结合以上知识点再进行整理加工,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