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考判断推理之巧做定义判断题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1071

公务员考试中定义判断主要考察考生运用标准进行判断的能力,通俗来说就是考察我们查找关键信息的能力和信息代入选项的能力,题干先给出一个定义,然后再给出一组事件或行为的例子,要求考生在确定题干关键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和选项进行对比进而锁定选项。

定义判断题,是每年国考公共科目行测考试中必考的题型,题量往往为10道。该题型出现在国考试卷的后半部分,看似简单,却因为题干和选项中大量的信息而导致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快速理解并找到关键信息,从而浪费大量宝贵的时间。

今天,福建公务员考试网小编就给考生推荐一种“又快又准”的定义判断题型解题技巧,供考生学习。

一、解题技巧

1.审清问题。

明确题干让你选的是与某定义相符的还是不相符的。

如,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学习障碍的是(   )。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负性制裁的是(   )。

2.找到关键信息。

回到题干,勾画出定义中的关键信息。一般而言,定义中的关键信息包括两个部分,即主客体和行为状语。

(1)主客体:主体即定义的出发者,客体是主体行为所指向的对象。若要求符合定义,选项中的主客体就应当与定义中的主客体一致(需注意主客体的定语)。

如: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物质保障的一系列社会安全制度。

在这个定义中,“国家和社会”是主体,“社会成员”是客体,这两个词都是比较重要的关键词,要特别注意。

(2)行为状语:在定义判断中,行为状语往往是用来对某一个实践活动或认识活动的限定,属于修饰成分,但是关键区别往往就在此处。在做题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选项与定义在时间、地点、原因、目的、方式等状语的匹配性。

如:特设性修改是指为了使某个科学理论免遭被否证的危险,对该理论进行修改或者增加一些新的假定,使该理论不具有可否性或者可检验性。

在这个定义中,“为了使……”是目的状语,“对……进行……”是方式状语,这两个都是定义中的关键信息。

常用的行为状语关键词:

时间状语:……之前;……之后

地点状语:在……;位于……

原因状语:由于……;原因是……

目的状语:以……为目的;为了……;对……

方式状语:以……方式;通过……;按照……

3.关键词验证选项。

将定义中的关键词依次代入到四个选项中进行验证,排除与题干关键词不符的选项,最终得出正确选项。

二、经典例题

(国家2016)产品责任是指产品有缺陷,存在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造成产品的消费者、使用者或其他第三者人身或者其他直接财产损失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承担的特殊的侵权法律责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受害人可因产品责任要求侵权损害赔偿的是(    )。

A.甲购买了一辆新车,一次与朋友王某驾车外出时,汽车因电路质量问题发生自燃,致使王某被烧伤

B.乙购买了一件大衣,大衣上没有洗涤标志和成分说明,营业员也未告知应如何洗涤。大衣水洗后严重缩水

C.丙购买了一部新手机,一次因质量问题自动关机,无法开启,致使丙漏接了客户的电话,损失了一笔大额订单

D.丁的电视机使用了20年,图像不清晰时拍打几下就好了。一次丁在拍打电视机时,电视机发生爆炸,将丁炸伤,后经检验发现是显像管老化造成的

【解析】A。首先,明确题目让选的是“可”因产品责任要求侵权损害赔偿的。其次,返回题干找到“产品责任”的关键信息:(1)产品有缺陷,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原因状语);(2)造成消费者、使用者或其他第三者人身或其他直接财产损失(结果状语)。最后,依次验证各选项。A项,存在电路质量问题的汽车符合关键信息(1);王某被烧伤符合关键信息(2),因此可以要求侵权损害赔偿。B项,大衣缩水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不符合关键信息(1),排除。C项,丙的手机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不符合关键信息(1),排除。D项,电视机显像管老化不属于产品缺陷,不符合关键信息(1),排除。故本题选A。

定义判断题型中设计的领域很广,考生平时也需多注意总结,勤加练习,善于发现此类题型中的做题技巧,以提高自身的做题速度。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