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问题的三大解题技巧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中,溶液问题是考察频率较高的题型。溶液问题的题型较固定,因此只要掌握溶液问题的核心公式,弄清溶液和溶质的变化,解此类题型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但要在争分夺秒的考场上快速解题,就需要熟练运用一些做题技巧。
解决溶液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今天福建公务员考试网小编主要介绍方程法、特值法以及十字交叉法的运用。
一、基本概念
溶液问题通常考察溶质、溶剂、溶液三个量的关系,特别是各个量的变化对浓度的影响。
溶质:被溶解的固体或者液体;
溶剂:起溶解作用的液体,一般是水;
溶液:通俗来说,就是将固体或者液体溶解在另一种液体中,得到均匀的混合物;
浓度就是溶质占到整个溶液的百分比。
二、核心公式
浓度=溶质÷溶液;溶液=溶剂+溶质
三、方法详解
溶液问题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溶液的混合,另外一种是单一溶液的蒸发或稀释,所以通常在行测中有三类:稀释或挥发问题、混合问题、浓度问题。
在解答浓度问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握其中的不变量来分析,根据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算式,计算解答。
(一)公式法
所谓公式法,就是根据浓度问题的基础公式来解答,在解题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其中的不变量以及变化量,从而能够合理的列出计算式。
此外,在采用公式法解答试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能不能再继续溶解该种溶质。
1.(四川 2014)某医院药品仓库有14600克浓度为98%的酒精。问加入多少克蒸馏水之后,可以稀释成浓度正好为73%的消毒酒精?( )
A. 4600 B. 5000
C. 9600 D. 19600
【解析】C。第一步,确定题型。可知本题为溶液稀释问题。
第二步,把握不变量,蒸发或稀释问题,溶质固定不变。
第三步,公式法。溶液稀释之前的溶质为14600×98%,稀释后溶液为(14600×98%)/73%=200×98=19600(克),因此加入蒸馏水的质量为19600-14600=5000(克)。本题选B。
(二)十字交叉法
这个方法是解决溶液的混合问题的秒杀神器,考生要重点掌握!
假设溶液A、B的质量分别为M、N,浓度为a、b,混合后的浓度为r,则有Ma+Nb=(M+N)r,放入十字交叉模型有:
从而有M/N=(b-r)/(r-a)。
注:(1)任意两种溶液混合之后,得到的混合溶液的浓度必然在这两个溶液浓度之间,即有a;
(2)我们在使用十字交叉的时候,如果溶液中加入清水,那么就可以认为清水的溶度为0%,来进行混合。
(3)当两种溶液的质量相同时,混合得到的溶液的浓度为两种溶液的浓度的平均数,即当M=N时,r=(a+b)/2。
2.(国考 2014)烧杯中装了100克浓度为10%的盐水,每次向该烧杯中加入不超过14克浓度为50%的盐水,问最少加多少次之后,烧杯中的盐水浓度能达到25%?(假设烧杯中盐水不会溢出)( )
A.6 B.5
C.4 D.3
【解析】B。第一步,确定题型。可知本题是溶液的混合问题。
第二步,十字交叉法。设需要加入x克浓度为50%的盐水。
所以,100/x=25%/15%,解得x=60(克)。由于每次加入不超过14克,所以最少加5次后,烧杯中的盐水浓度能达到25%。本题选B。
(三)特值法
浓度=溶质/溶液,但如果在题目中出现只知道浓度,而其他两未知的情况,就可以考虑利用特值法来解决。
在设特值时,需要把握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谁不变设谁为特值。如果题干中溶质是不变的,就可以设溶质为特值,如果溶液是不变的,就可以设溶液为特值。
3.(江苏 2012)某盐溶液的浓度为20%,加入水后溶液的浓度变为15%。如果再加入同样多的水,则溶液的浓度变为( )。
A.12% B.12.5% C.13% D.10%
【解析】A。
第一步,确定题型为浓度问题。
第二步,题干中没有给出溶液质量,只出现了浓度变化,所以采用特值法。
因为溶质质量不变,那就设20、15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60,则第一次质量为60/20%=300,加入水之后为60/15%=400,也就是加入了100的水,再加入那么多之后,浓度变为60/(400+100)=60/500=12%。本题选A。
以上的题目,基本涵盖了溶液问题的考察方向,考生只要把握核心公式,万变不离其宗,加上勤奋练习,自然可以应对各种溶液问题。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