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如何快速高效地读透材料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1362

材料是申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是6000—8000字左右,说是一篇小论文也不为过。有些考生拿到材料就开始逐字逐句阅读,考试时间那么短,这样会浪费大量的答题时间。有没有实用的办法和技巧能更快更准确地定位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呢?福建公务员考试网小编建议考生把握以下四点。

一、根据题干要求,锁定作答范围

申论考试中的四道非作文题,一般情况下都是限定材料范围作答,而大作文则是要求看懂所有的阅读材料。因此,建议同学们在答题的时候先根据题干的要求,有针对性的阅读材料,可以做好标记,与作答范围无关的则不需要关注,过滤无关内容,精确锁定阅读范围。

二、抓住材料关键词

考生们在阅读材料时一定要注意关键词的阅读,常见的关键词如:

关联词(表示并列:此外、与此同时等;表示转折:然而、但是等;表示递进:不仅……还、更等。)

原因词:由于、因为、源于、根源在于等。

重点词:特别是、尤其是、本质上等。

总结词:因此、总之、总而言之、综上所述等。

观点词:指出、强调、表示、认为、称等。

对策词:建议、应该、要、必须、需要等。

三、瞄准材料关键句

就一个自然段来说,最核心的是其首句和尾句,首句一般起到总起的作用,引出后面的内容。而尾句一般是表示总结的作用,通过关键句可以很快地把握段落大意。

同理,对于一则材料来说,首段和尾段分别起到这则材料的总起和总结作用,因此,要核心关注材料的首则和尾则。

四、了解材料类型,理清段落关系

通常,申论的材料大致分为四种:

纲领性材料:包括国家的政策、法规、国家领导人的讲话等,这些国家政策、领导人态度往往是答案的要点,需要精读。

数据型材料:大篇幅罗列数据,佐证前后的文字,采取跳读法,跳过数据读文字即可。

案例型材料:大篇幅讲故事或举例子,可以采取“主体+处境+做法+结果+启示”的思路梳理材料。

观点型材料:涉及到一些人物发表的看法,特别是发表观点的人是权威人士,则他们的观点往往代表了命题者的观点。

学习了今天的内容,希望考生能真正理解申论材料的意思,以“读得懂、理得清、抓得住”作为自己阅读理解的标准,读懂材料实质,从而在作答中得心应手。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