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归纳题解题五大切入点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1399

主旨归纳题在行测的片段阅读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主要测查的是考生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的能力。通常情况下,主旨归纳题可以利用行文脉络法来拆分文段,快速找到文段中的中心句,然而,除了用行文脉络法之外,还有一些简单快速的分析方法来解主旨归纳题。福建公务员考试网建议考生可以从五个切入点入手。

一、转折词

常见的转折词包括:“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当然”等。从文段中找出此类关键词,转折之后很可能为文段的重点。

1.(国考 2015)据报道,某卫视的亲子节目核心观众群女性观众占比近2/3。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晚上,年轻的母亲独自带着年幼的孩子,在家看电视上的“爸爸带孩子”,而年轻的爸爸也许还在加班、在应酬,也许只是待在卧室里打游戏、玩电脑——他们的孩子依然延续着没有父亲陪伴的故事。事实上,这种现象同样发生在母亲身上,在不少现代家庭,养育孩子的职责主要推到上一代老人身上。

这段文字旨在强调:(    )

A.父母亲情教育缺席现代的家庭生活

B.在现实生活中亲子教育的主体缺位

C.当下亲子节目赢得共鸣的真正原因

D.现实生活中父母与子女间缺少交流

【解析】B。重点看转折词“事实上”之后的内容。文段通过某亲子节目的核心观众群女性观众占比近2/3,联想到父亲缺席对孩子的教育。接着由“事实上”指出,这种“缺席”同样发生在母亲身上。故文段意在说明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的缺失,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A项为迷惑项,文段说的是父亲和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而非“亲情教育”的缺失。故答案为B。

二、结论词

常见的结论词包括:“因此”“所以”“因而”“可见”“由此可见”“看来”“照此看来”“总之”“言而总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等。

2.(国考 2014)相对于政府公关,民间外交更具柔性,传播内容和载体更易于被接受,更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当前,越来越多外国民众来华参观访问,中国越来越多的公民走出国门,网络媒体的发展也使普通公众更易影响舆论。因此要因势利导,通过新闻媒体、社区组织、民间社团等渠道,引导国内公众主动配合公共外交,积极传播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维护国家形象。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民间外交与政府公关的差别

B.民间外交在国际交往中的意义

C.应引导民间外交积极发挥作用

D.媒体应在国际交往中正确引导公众

【解析】C。重点看结论词“因此”之后的内容。文段首先介绍了民间外交相对于政府公关的优势;接着介绍了民间外交的发展现状;最后用“因此”引出文段要说明的重点,即要因势利导,通过民间外交配合公共外交,发挥其作用。故答案为C。

三、必要条件词

常见的必要条件词包括:“只有”“除非”“必须”“应该”“应当”“需要”“怎样”“如何”“务必”等。

3.(国考 2016)在现代军事中,战略威慑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战略威慑的实力,由常备军和后备力量两个部分组成,要确保这两支力量正常运转和发展,除了国民经济动员外,还需要 一种无形力量的支持。这正是信息化战争中,新闻舆论战所承担的战略任务。因为没有媒体的宣传,别人就不可能全面感受到你的“强大”,其威慑作用也会大打折 扣。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美国都是借助媒体挥舞“威慑大棒”,战前就发动大规模的舆论攻势,使对方先失一局。可见,通过舆论战抢占话语权,先发制敌, 形成对己有利的战争环境,有助于实现战略目标。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新闻舆论战对战略威慑至关重要

B.舆论战成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手段

C.大规模舆论攻势成为现代战争的前哨战

D.媒体宣传是联结常备军与后备力量的纽带

【解析】A。重点看必要条件词“需要”后的内容。文段首句先论述战略威慑的重要性,进而用“需要”引出新闻舆论战对于战略威慑实力是一种无形的支持,并解释原因,然后通过美国的实例进行论证。最后“可见”引导结论,论述新闻舆论战在现代军事中的作用。

观察选项,A与我们概括的内容离的最近,为正确选项。而且本文段的主体词是“战略威慑”和“新闻舆论战”,综合,也可以快速判定答案为A。B项,“打赢”二字程度过重,文中只是说对于战争有利,且并未提及“威慑”这一主题词,排除。C项,没有提及舆论战的重要作用,排除。D项,文段的主题词是舆论战而非媒体宣传,同时联结纽带也非文段重点,排除。故答案为A。

四、强调词

常见的强调词包括:“应该”“必须”“务必”“关键”“重要的是”“重中之重”“最为突出”等。

4.(国考 2016)随着债务置换计划的实施,地方债到期不能偿付的风险基本消弭,刚性兑付再一次得到确保。但地方债管理要真正走向规范化,还有许多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其中最为 突出的就是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问题。信用评级是债券定价的基础,直接关于发行方的融资成本,但由于信用评级标准不明确,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政 府信用评级―样,地方政府信用和国家信用评级一样,甚至还出现地方债利率低于国债利率的情形,这在理论上显然是说不通的,也完全不能反映“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地方债务管理风险仍需引起重视

B.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亟待完善

C.债务利率的确定应当符合市场规律

D.解决地方债务问题应考虑地域差异

【解析】B。重点看强调词“最为突出”后的内容。文段首先说的是地方债务管理的问题,再通过转折指出地方债管理规范化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信用评级问题。后文进一步阐述信用评级,并通过反证强调了解决信用评级问题的迫切性,D项符合文意。A项“管理风险”为无中生有,且“地方债到期不能偿付的风险”为转折前内容,排除;C、D项均为解释说明的反证部分内容,非重点。故答案为B。

五、引出结果词

常见的引出成果的词有:“科学家指出”“研究人员指出”“专家强调”“研究发现”“研究证实”等。

5.(国考 2016)自从1958年第一个永久起搏器被植入人体后,可植入医疗设备的制造商就在不断研究为其产品提供电能的各种方法。不可充电的锂电池目前较为普遍,在心脏病和 神经源性疾病的移植设备中,不可充电的锂电池一般能够使用7年到10年,已经属于比较“长寿”的了,研究者认为,除非在生物电池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否则植入式设备始终无法真正永久、可靠地工作。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可植入设备目前主要用于医疗领域

B.神经源性疾病的治疗需引入新技术

C.供电能力目前是可植入设备的瓶颈

D.可植入医疗设备的发展前景较广阔

【解析】C。重点看引出结果词“研究者认为”后的内容。最后一句是段落的重点句,解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对问题提出的解决建议。“研究者认为,除非在生物电池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否则植入式设备始终无法真正永久、可靠地工作”,这句话就是在说,要有“生物..”这一条件,才能解决问题,联系中心词走一步也就是说:供电能力目前是可植入设备的瓶颈。C项符合。A项,文段并未提到可植入设备应用的领域,故无法知道是否主要应用于医疗领域,排除;B项,文段并未提到新技术,而且该表述也未出现“可植入设备”和“供电能力”这两个主题词,排除;D项,表述的感情色彩过于乐观,文段说的是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故无法知道前景是否广阔,排除。故答案为C。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