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填空,快速辨别词语差异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1486

逻辑填空是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的必考题型,虽然此类题型的难度较中等,可往往需要考生细细思考,考查的是学生词语储备方面的基本功。因此,考生在全面的了解这种题目的同时,更多的是要以积累和练习为主要方向,培养语感,积累真题,这样才能提高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逻辑填空侧重对于三类词语的考察:成语,实词,虚词。福建公务员考试网提醒,对词语进行辨析,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考虑。

一、词义侧重的角度

有些看上去含义大致相同的词,差别表现在词义的侧重方面的不同,比如“精巧”和“精致”。“精巧”侧重在强调巧妙、玲珑;“精致”侧重强调别致、新奇。再如,“首选”和“精选”。“首选”侧重强调首要的选择;“精选”侧重强调精心的选择。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语义的侧重区分一些词语。

例1. ①中国各族人民共同______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逐步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________。

③夜晚来了我还依然_______眼睛,因为我看见了你留在月光下的痕迹。

A.制造 过渡 打开

B.创造 过渡 睁着

C.创造 过度 闭着

D.组建 过度 张开

【解析】B。第二题看“过度”侧重于超过适当的限度,“过渡”侧重于事物由一个阶段或一种状态逐渐发展变化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或另一种状态,结合题干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应该属于两个不同阶段的逐渐变化选择“过渡”,排除B、D;“打开”侧重于动作方式,“睁着”侧重于状态,根据题干应选择夜晚来临时眼睛的状态,选择“睁着”。故答案选B。

二、语义轻重的角度

语义的轻重往往表现在同义词中,一般而言,动词和形容词在语义轻重上的差异比较明显,这样我们就可以沿着这个角度对近义词进行辨析加以区别。比如“失望”和“绝望”,都表示不能够满足的意思,“失望”指失去了希望;“绝望”彻底的不在抱有希望。“失望”相比语义就要轻很多。“损坏”和“”毁坏。“损坏”指程度较轻的破坏、损失,“毁坏”指性质较严重的破坏。 

例2. 我们的研究发现,在工作机动上的个体差异是明显的。比如,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两个人,洛克菲勒一生追求财富,圣雄干死一生粗布缠身,人生目标________。

A、相差甚远 B、各有所长 C、截然不同 D、南辕北辙

【解析】C。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题干中强调的是人生目标的差异性,“各有所求”未体现差异性,“南辕北辙”强调的是行动和目的相反,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B、D。“相差甚远”和,“截然不同”都有强调不同的意思,“截然不同”比“相差甚远”语义重,故比后者更契合题意,故答案选 C。

三、词语搭配的角度

有些词语虽然基本意思相同,但是由于人们的使用习惯不同,从而形成了比较固定的用法。如“新鲜”常与“食品”“血液”“空气”等搭配,“新颖”常与“款式”“观点”等搭配。这类题目主要靠我们平时多阅读、多积累。

例3. 法治和礼治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________中。这里所谓的礼治也许就是会像人治,但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________,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形态 歧义

B.模式 偏差

C.情态 误解

D.形势 干扰

【解析】C。先看第二空,一般情况下,“引起”不与“偏差”、“干扰”搭配,排除B、D两项。对比“歧义”与“误解”,前者强调同一事件理解出两种不同的含义,后者强调对于某事物产生了错误的认知。根据后文“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是对“礼治”、“人治”的错误理解,因此排除A项。验证第一空,“社会情态”即社会的情况、状态,符合文意。故答案选C。

四、感情色彩的角度

词语的感情色彩包括褒义、贬义、中性三种。如“成果”“后果”“结果”,这一组词语的感情色彩分别为褒义、贬义、中性。在做题时,考生应先从题干中已有文字准确把握作者的褒贬态度和立场,再从选项中选出与之感情色彩相符的词语。

例4. “意外惊喜”不是游客在朝鲜可以经常遇到的东西,因为导游会________地规划你的行程,通常不惜绕远路也要避免你接触普通朝鲜民众。可喜的是,一些非政府组织正在_________打破这层厚重面纱。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周密 企图

B. 谨慎 试图

C. 严密 努力

D. 审慎 考虑

【解析】B。第二空「企图」指图谋;谋划;打算。一般含贬义,与第二空感情倾向不符,排除A;另外语意表明非政府组织正在为打破厚重面纱做出努力,并非处于「考虑」阶段,排除D。第一空修饰规划,「严密」做形容词和动词,不能做状语,故排除C。故答案选B。

当然,想要熟练掌握逻辑填空做题技巧,还离不开大量的习题练习,希望考生们勤于练习,早日熟能生巧。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