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推断题:必须掌握的高阶做题技巧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1359

下文推断题是一种根据已有的文段信息,来推知作者接下来要论说的文段信息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这种题目常用的解题原则就是结合文段,分析尾句。

文段尾句常常起到既总结上文内容,又提示下文走势的作用。因此,对推断下文题来说,蕴含着作者下一步意图的尾句是解题的关键,正确选项往往与尾句相关。在这类题型中,尾句往往呈现出鲜明的特点。福建公务员考试网总结,尾句可分为三类:提出一个概念、指出一个现象、得出一个结论。

一、提出一个概念

材料特点:段尾引入一个特定概念,这一特定概念在前文未提及,有的会使用引号加以强调。

正确选项特征:针对段尾引入的特定概念,后文一般应与此有关,围绕这一特定概念展开。这种类型的题目,四个选项中往往只有一个选项涉及特定概念,这一选项即为正确选项。如果遇到多个选项或所有选项都包含概念的,可首先考虑“此概念是什么”的选项。因为从逻辑上来讲,在没有特定语境的情况下,作者在提出一个概念后,应先解释概念,然后再展开论述。

1.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中,木偶人匹诺曹一撒谎,鼻子就会变长,谎话显而易见。现实生活中,虽然说谎话时我们的鼻子不会变长,但我们身体确实也会产生一些细微的生理变化,有的通过肉眼就可以观察到,有的则要通过精密的测谎仪器才测试出来。日前,美国犹他州大学的科学家研发出一款新型的眼球测谎仪,通过追踪眼球运动来判断被测试人有没有说谎。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A.眼球测谎仪如何识别撒谎

B.眼球测谎仪市场前景广阔

C.目前市场上测谎仪的种类

D.眼球测谎仪未来发展趋势

【解析】A。根据材料特点,发现尾句提出了概念“眼球测谎仪”,则下文论述内容应与“眼球测谎仪”相关,排除C。再根据一般逻辑,先解释这一概念,即阐释“眼球测谎仪”的工作原理,再论述前景及趋势等。故答案选A。

二、指出一种现象

材料特点:尾句指出一种现象或一个事实,这种情况下下文多围绕这个现象或事实展开:或者继续描述这个现象或事实,或者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现象或事实。

正确选项特征:后文应围绕该现象或事实展开,优先考虑介绍这个现象或事实具体表现的选项,其次考虑解释该现象或事实产生原因的选项。

2.从最先的余额宝,到后来的P2P,再到各类众筹模式,不得不承认互联网金融在改变着传统行业,更在颠覆着人们的生活。以众筹为例,它不单让普通民众多了一种参与并获取超额回报的渠道,同时也使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有了低成本实现梦想的可能。

文章接下来最可能阐述的是( )

A.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过程

B. 互联网如何改变人们的投资理念

C. 众筹模式与其他模式的不同

D. 众筹如何帮助投资者实现收益

【解析】D。重点看文段尾句,谈论的是“众筹”这一话题,指出众筹能让投资者获取超额回报,可能用低成本实现梦想,因此文段接下来应就众筹模式如何帮投资者获得回报展开论述,D项符合文意。A、B两项未提到“众筹”这一关键词,排除。C项“与其他的模式不同”无中生有,排除。故答案选D。

三、得出一个结论

材料特点:题干在阐述完一个问题后,会在尾句得出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可能是作者对某事的评价、观点,也可能是作者的一个倡导,呼吁大家做什么。

正确选项特征:若所给文段未阐述结论得出的理由,则下文很可能就其原因进行分析;若文段中已就原因进行了分析,则下文一般围绕“怎么做”展开。

3.科学家认为,海洋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暂时缓解了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速度,一旦这种缓解作用失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将以更快速度增长。那么,增加的二氧化碳是否会导致大气温度上升呢?虽然绝大部分科学家相信答案是肯定的,但这毕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存在诸多变数。于是气候变化怀疑论者一直在这一点上做文章,试图让老百姓相信二氧化碳浓度不一定和大气温度有关联。这个策略非常有效,以至于很多人至今仍然拒绝相信是人类活动导致了全球变暖,因此拒绝参与减排。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说的是( )。

A. 气候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关系不大

B. 海洋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越来越弱

C. 人类活动会导致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

D. 人类活动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解析】D。文段尾句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策略非常有效,以至于很多人至今仍然拒绝相信是人类活动导致了全球变暖,因此拒绝参与减排。”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气候变化怀疑论者误导了民众,作者对此持批判态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接下来就要对气候变化怀疑论者的观点进行批驳,即论证人类活动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故答案选D。

总之,哪个选项与尾句衔接最紧密,哪个即为正确答案。如尾句提出一个概念,则下文解释该概念;如尾句提出一个现象,则下文阐述该现象;如尾句提出一个问题,则下文解决该问题。希望同学们再结合题目进行巩固,掌握好这一技巧!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