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言语理解题120个高频词语
在行测考试中,逻辑填空除了测查考生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还有积累的词汇素材。考生需要明确了解题意,在题干给出的语境中揣摩前后的联系,再选出与题干高度匹配和契合的选项,填入空白处。因此,考生理解并掌握词汇意思就显得尤为重要。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特地整理了言语题中容易出现的高频词语,供考生在备考中积累素材。
一、高频成语辨析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见仁见智】都有观点不一的意思。
众说纷纭:侧重于很多人都发表看法;
莫衷一是:侧重于人们争论已久,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见仁见智:侧重于每个人从自身角度和立场去看待一件事情。
【适得其反 事与愿违】都有跟预期的不一样的意思。
适得其反:侧重与预期的向相反方向发展;
事与愿违:侧重没按照原计划发展。
【望洋兴叹 望而却步 望而生畏 望其项背 望尘莫及】
望洋兴叹:字面意思为望着海洋,叹其浩渺无际,引申义为形容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 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望而却步:却步:不敢前进,向后退。形容事物可怕或讨厌,使人一看就往后退缩。
望而生畏: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用于人。
望其项背:项:颈的后部。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
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尘,尘土;莫,不; 及,赶上。
【耳闻目睹 耳濡目染】都有耳朵听到、眼睛看到的意思。
耳闻目睹:强调亲自听到、看到,是否受到影响则不管;
耳濡目染:强调经常听到、看到,并不知不觉受到深刻的影响。
【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推心置腹 开诚布公】都表示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畅所欲言: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重在说话心情
各抒己见: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重在发表己见,所涉及对象一般是多个对象。
推心置腹: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重在待人真诚,所涉及的对象一般是个人或 较少的人。
开诚布公:开诚:敞开胸怀,表示诚意;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布公:公正无私地发表 自己的见解。所涉及的对象可以是很多人。
【无微不至 无所不至】都含有没有一处不到的意思。
无微不至:微:微细;至:到。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 周到。褒义。
无所不至: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含贬义。
【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都含有应该承担,不能推辞的意思。
义不容辞:偏重于道义上不允许推托。
责无旁贷:偏重在责任上不要推卸。
【声名鹊起 名声大噪】都有知名度高的意思。
声名鹊起:侧重于知名度迅速提高,强调速度;
名声大噪:侧重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的关注。
【瑕不掩瑜 瑕瑜互见】都表示同时具有优点和缺点。
瑕不掩瑜:瑕: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掩:遮盖;瑜:美玉的光泽,比喻优点。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
瑕瑜互见:见:通“现”,显现。比喻优点、缺点都有。比喻有优点也有缺点,没有主次之分。
【锋芒毕露 崭露头角】都有才能显露出来之意。
崭:指突出的才能。锋芒毕露,还可比喻骄傲自负。 毕:指全部;
崭露头角则不能。
【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都有相互依靠的意思。
相辅相成:侧重于两件事情相互依靠,缺一不可;
相得益彰:侧重于两件事情相互依赖更能够展现出彼此的长处和好的地方。
【不由自主 情不自禁】都有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意思,有时通用
不由自主:形容震惊、慌张,以及由于某种外界原因而不得自己时,宜用“不由自主”,用来形容整个人。
情不自禁:当形容热情奔放、心情无比兴奋和激动时,宜用“情不自禁”;当”,偏重在感情 的流露。
【一气呵成 一挥而就 文不加点 倚马可待】都可形容文思敏捷。
文不加点、倚马可待:只能形容写文章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一挥而就:除了形容写文章,也可用于写字、绘画很快就完成。
一气呵成:可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可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二、常考成语
举重若轻: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有时喻指事物变幻之快。
司空见惯:指对某些事情表现得很常见的样子,不觉得很奇怪。
一蹴而就:指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
昙花一现:昙花的开放时间很短,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了。
跃然纸上:形容刻画、描写得非常生动、逼真。搭配人物形象,不搭配人物性格。
门庭若市: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门可罗雀:形容宾客稀少。
尽善尽美:形容一个人做事的态度,追求完美。
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集中。
昭然若揭:指不好的事情露出真相,真相全部暴露。(贬义)
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中。
涸辙之鲋: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
竭泽而渔:只顾眼前利益,不做长远打算。
寅吃卯粮:表负债和透支。
泾渭分明:强调界限分明。
纷至沓来:多个接连不断地到来,形容多个。
振聋发聩:比喻用激昂的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不置可否:没有表态,没有表明是对还是错。
改弦易辙:遇事不顺可以灵活变通,改变方法策略。
捉襟见肘:拉一拉衣襟,就露出了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不够用。
针锋相对:意见和观点不一致。
积重难返: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也指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易解决。
翘首以待:形容殷切盼望。
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不以为意:表示对人或物抱轻视态度。
惨无人道:惨,残酷狠毒,残暴得灭绝人性。
惨绝人寰:指世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的,形容惨到极点。
标新立异:原指特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多指提出新奇主张或创造出新奇的式样。
独树一帜:指的是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
投鼠忌器: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
动辄得咎:指做什么都会被责备,做事有顾忌,不敢放开手脚做。
闭门造车:比喻不进行调查研究,只凭主观想象办事,不符合客观实际。
迁想妙得:迁着想就能妙得,想得多元,得到的也很多,很妙。
陈陈相因:沿袭老一套,没有创造、革新。
因噎废食: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
吐故纳新:接纳、容纳,被动接受新。
有的放矢:指做事有针对性。
方兴未艾: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杀鸡取卵:比喻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
三、高频词语辨析
1.记录、纪录
记录:动词,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类似于存档。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将观察到的事实(证据)、实践操作的过程,以及产生的想法和问题,用文字、图画等形式记下来。
纪录:一般只做名词用,指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以内记载下来的最高成绩,如世界纪录、吉尼斯世界纪录等。
2.不齿、不耻
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例:他这种尽占别人便宜,以邻为壑的态度,真叫人不齿。
不耻: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
例:在学习当中,遇到问题要不耻下问。
【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3.勾通、沟通
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
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4.质疑、置疑
质疑:指提出疑问。
置疑:指怀疑,有疑问,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不容置疑
5.牟取、谋取
牟取:指以不正当的或非法的手段获取钱财和名利,贬义词。
谋取:指的是以智计谋划设法取得,一般中性词。
6.自诩、自许
自诩:妄自尊大,自夸,因为一点成绩就觉得自己不可一世,贬义词。
例:他自诩武功天下第一,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自许:自我评价,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
7.原形、原型
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的真实面目,常含贬义。
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8.终止、中止
终止:指结束,最终停止,不再发展下去了,事情到此为止。
中止:指因故中途停止,事情还没有完成,由于某种原因,被迫停止,有可能再继续下去,也有可能不继续下去。
9.捉摸、琢磨
捉摸:指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的意思。
琢磨:①雕刻和打磨(玉石);
②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
③思索,考虑。
10.妨害、妨碍
妨害:指有害于;阻碍。较妨碍来说,语义较重程度较深。侧重的是损害的结果。
例:妨害健康、妨害公务罪
妨碍:指阻碍,不能顺利进行。
11.变换、变幻
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
变幻:指无规则地改变,令人捉摸不定。变幻莫测
12.淹没、湮没
淹没:指大水漫过,也形容被声音盖过。
湮没:指名声和成就被埋没;灭亡,消除,化为乌有。
13.泄漏、泄露
泄漏:指专指液体、气体慢慢流出。
泄露:指不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
14.以致、以至
以致:因而造成、致使,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造成某种结果,多指不良结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局。
例:由于不注重调查研究,以致作出了错误的结论。
以至:一直到,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等延伸和发展,一般指从小到大,从小到多,从浅到深;甚至。
15.启用、起用
启用:指开始使用,多与机关印章或新的设施、设备等搭配,用于物。
起用:指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有时也泛指提拔任用某人。多与人搭配。
16.绝不、决不
绝不:偏重于对客观事物否定的程度,表示完全否定。即“任何情况下都不”,“一丝一毫也不”。
决不:偏重于主观的否定态度,表示坚决否定,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即“坚决不”。
17.按照、依照、遵照(都是介词)
按照:重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和依据。
例:按照事实说话。
依照:重在强调以某事为根据完全照办,多用于法律条文。
例:依照刑法X款X条。
遵照:多用于介绍行为依据的重要原则、指示和精神。
18.辩别、辨别、辨认、鉴别
例题:分别二十年后,同学们再相聚时,我已经很难 出小学时的同桌了。
辩别:指用言辞来分别。
例:在辩论会上,他从理论上仔细辩别了这件事的是非曲直。
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
例:在政治斗争中,每个人都要辨别方向,不要上了政治骗子的当。
辨认:根据特点辨别,作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重在“认”。
例:辨认墨迹
鉴别:通过审察而确定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辨别真假好坏。
例:鉴别古画、鉴别真伪
以上就是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整理的言语题中容易出现的高频词语,考生在进行词汇的速记的同时,建议结合适当的习题进行词语积累的巩固,希望考生尽早掌握。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