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考点:货币及货币职能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1434

货币及货币的职能一直都是公共基础知识中经济部分的常考察的内容,对于这个知识点,需要考生着重理解并加以区分。今天,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就对货币及货币职能相关考点进行总结。

一、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二、货币的定义、本质及职能

1.定义

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产生: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本质是商品

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观念上的货币)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流通手段:(现实货币)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贮藏手段:足值的货币。

其他职能:

支付手段:交钱与交货时间不同。如到银行取工资。

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三、货币的种类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货币的种类包括:(1)硬币;(2)纸币;(3)存款货币,即可以随时提取的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4)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5)准货币,是指能够执行价值贮藏职能,并且易于转换成交换媒介,但本身还不是交换媒介的资产,如股票和债券;(6)货币替代物,是指能够暂时执行交换媒介职能,但不能执行价值贮藏职能的东西,如信用卡。

四、纸币

定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

发行量:纸币的发行量=(待售商品价格X商品数量)/流通速度。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发行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发行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五、外汇和汇率

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 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本国货币(即本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反之,本币贬值不利于进口,利于出口。

六、真题演练

例1.中国人民银行从2015 年11月12 日起,发行第五套人民币100 元纸币。发行后,第五套人民币与同面额旧版人民币等值流通。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 纸币是由商业银行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② 纸币发行量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③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可以决定发行的纸币面额

④ 纸币产生后,就代替行使货币的全部职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优公解析】纸币是指代替金属货币进行流通,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不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的。纸币不是货币,但可以执行货币的部分职能: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部分国家的纸币还可以执行世界货币职能(如美元、欧元等)。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国家可以决定发行的纸币面额,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因此,说法正确的只有②③。故本题选B。


例2.用于清偿债务、缴纳租金和税赋的货币所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手段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优公解析】货币具有以下五种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2)流通手段,是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即购买手段的职能。(3)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4)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销赊购中,货币被用来支付债务,也被用来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5)世界货币,当商品交换超出国家界限而发展为国际贸易时,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展开自己的价值,作为它的价值表现形态的货币,也就成为世界范围的商品的一般等价物,即世界货币。其中,用于清偿债务、缴纳租金和税赋的货币体现的是支付手段的职能。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