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哲理故事类面试题答题思路点拨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1790

哲理故事类问题,主要以富有哲理寓意的小故事为主体。在面试试题中,主要是在题干中给定事例或者故事,一般包括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社会故事等。故事短小精悍,寓意深刻,通过有趣的故事来考查考生能否从故事中提炼出富有价值的人生道理和启示,并结合实际工作生活加以阐发,作答出体现考生思想深度的精彩答案。

那哲理故事类题目有什么好的作答思路?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在这里为考生详细介绍。

一、答题思路

这类题目的基本答题思路是“提出观点→论证观点→落实观点”。

第一步:提出观点

寓言故事:揭示出题目包含的寓意和启示,作为中心论点。

其他故事:指出故事所能带给我们的启示及其现实指导意义,确定中心论点。

第二步:论证观点

用理论和事实材料作为论据,对中心论点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论证、阐述。

第三步:落实观点

联系现实社会、单位和自我的实际,主要阐发怎样把故事揭示的寓意和启示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和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

【例】一个小国遣使者向中原的国王进献三个金人,并提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国王请工匠测量、称重,三个金人无论哪方面都是一模一样,对于使者的提问难以回答。正在为难之际,有大臣拿来一根稻草,稻草从第一个金人一边耳朵进去,另一边耳朵出来;从第二个金人的耳朵里穿过,嘴里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掉进了它的肚子里再没出现。面对大臣的答案,使者默默无语。谈谈你对这则寓言的看法。

【思路点拨】

根据前面讲到的答题方法,这道题目我们可以这样来回答:

1.提出观点,点明故事的寓意,解释故事中的三个金人所反映的个人品质,并简要说明哪一种品质是我们工作生活中应该具备的。第一种人把别人的话当耳边风,第二种人是不能保守秘密的人,第三种人是不管听到了什么话都不会到处乱说,把话放进心里的人。做人遇事,我们应该像第三种人一样。

2.论证观点,通过引用名言及日常工作生活的事例论证自己的观点,肯定“少说多做”的品行。

3.落实观点:结合实际工作,说明在工作中如何练就脚踏实地、少说多做的品质。

二、真题精讲

小河说:“我在河里流淌得多么欢畅。”堤岸说:“那是因为有了我的束缚。”小河说:“如果没有你,我会流得更加欢畅。”于是,小河离开了堤岸,不久,小河就不复存在了。请谈谈你对这则寓言的看法。

【参考解析】

堤岸让小河按它所规定的路线向前流淌,看似是堤岸束缚了小河,阻挡了水的前进使水流变得曲折。但是小河正是由于堤岸的束缚才会朝着一定的方向欢快地流动,在失去堤岸的束缚后由于小河没有了方向,最终它也就消失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需要一定的约束,否则将失去目标和方向。自由都是相对的,有束缚才有自由可言。就像马路上的交通信号灯,看似是信号灯的变换束缚了车辆、人们的出行,大家只能通过红绿灯的指挥来行驶或者停止,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而随心所欲地行走,束缚了我们的自由。但是如果没有交通信号灯的规范作用,少了约束,车辆就可以无规章地行驶,行人也就可以乱穿马路。这样,只会给交通带来更大的不便,造成拥堵,甚至是各种危险。

就个人行为来说,我们的行为是受到道德和法律束缚的。如果个人行为失去了规范,那很有可能导致没有人上班工作,社会充满暴力,最终导致社会的混乱和人类的倒退。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企业没有了约束,那么将会出现大批的失信行为,掺假造假,行业混乱,自取灭亡。对于社会发展来说,如果社会发展失去了约束,那么很有可能会出现世风日下、国家颓败的情况。

所以我们每个人,每个行业、整个社会和国家发展都需要一定的约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在自由发展的同时又不走歪路。

人们只有遵守规章制度、工作纪律,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才会更好地实现个人的理想。为此,政府要不断地完善法律法规,根据社会现状制定相应规章约束人们行为;要积极扩大遵纪守法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得人人知法、懂法、不违法;还要进一步加大对违法乱纪的惩罚力度,让群众更好地在社会有序的环境下发展自己。

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我们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所以更应该接受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不断向前将自己的梦想和祖国的发展紧密相连,珍视岗位,忠诚守责,把个人看斗融人一个民族的伟大抱负,融人一个国家的战略发展,人生才会有更广阔的平台、更美好的前景。


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提醒考生,以上内容只是哲理故事类题目的作答思路的一种,考生可以根据实际的题目需要进行作答,保证言之有理,能够提炼出正确的道理和启示即可。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