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考点:行文脉络分析法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1733

主旨概括题是历年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题型,属于必考题型,它侧重于考查考生对文段主要内容或论述主体的概括归纳能力。

这类题型中有些文段独立性较强,结构较为完整,层次比较清晰,可以通过梳理文段的行文脉络来把握文段的主题句。文段中被证明的、被支持的、被服务的句子,多具有概括性、宏观感,我们将它们简称为“总”,主题句往往就是总句。那些起支持作用、证明作用、服务作用的句子多是表示辅助性、理由性、条件性的从句,它们多以列举、铺垫、并列等形式出现,我们把它们简称为“分”。“总”和“分”在阅读材料分布组合中,构成了相对完整的片段材料。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总结了行文脉络法常用的五种类型,需要考生重点把握。


一、总—分—总

“总—分—总”结构从内容上可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接着分析这个问题最后找到某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解决问题的句子是文段的主题句。

第二种:首先提出一个观点,接着论证这个观点,最后重申这个观点,重申观点可能是认可基础上的加深,也可能是对原来观点的否定。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重申观点

在这种情况下,观点就是文段的主题句。


【考点示例】现在电影创作对热门题材大肆重复利用,一个题材有市场,多方人马就一拥而上,这不是健康的电影生态。相比之下,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却不多见,比如以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等为背景的开发,以及对昆曲、黄梅戏等民族艺术元素的利用都很少。一旦用心去挖掘这些中华民族文化财富,呈现在创作者面前的就是一个精彩纷呈的艺术宝库,国产电影也将迎来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

第一句话提出现在电影创作方面的问题,第二句话举例来分析这一问题,第三句话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即用心挖掘中华民族文化财富。尾句即文段的主题句。


二、总一分

“总一分”结构从内容上表现为:首先提出一个观点,接下来通过分析原因、举例证明、正反论证或援引论证等方法来证明这个观点。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分析原因、举例证明、正反论证、援引论证)

在“总一分”结构中,通常提出观点的句子是主题句,一般位于段首。


【考点示例】古代咏花诗对花的自然属性有丰富多彩的描绘。剪春萝花瓣前端呈不规则锯齿状,像剪出的花边,被描述为“谁把风刀剪薄萝,极知造化著功多”。写腊梅的“洗却铅膏饰道装,檀心浅露紫香囊”。“饰道装”表明总体来说花被是黄色的,长在下陷成囊状的花托上,且基部有紫晕,所以说“檀心浅露紫香囊”。写山茶花“雪里开花到春晚,世间耐久孰如君”、野蔷薇“似锦如霞色,连春接夏开”

第一句话提出观点,古代咏花诗对花的自然属性有丰富多彩的描绘,接下来分别以“剪春萝”“腊梅”“山茶花”为例来论证古代咏花诗对花的自然属性的描绘这一观点。首句即文段的主题句。


三、分一总

“分一总”结构从内容上表现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列举现象——提出观点。

首先列举一个或多个现象,或铺陈背景,接下来在文段最后提出作者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提出观点的句子是主题句,般位于段尾。

第二种: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通常从多个方面分析原因,最后一句话归纳出这些原因导致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表示结论的句子是主题句,一般位于段尾。

第三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接着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在这种情况下,通常解决问题的句子是文段的主题句,一般位于段尾。


【考点示例】在当代中国,由于国力的限制和传统思想的影响,妇女受教育的机会和程度都比男性少,而因家务和抚育子女主要由妇女来承担又限制了她们的流动,妇女对这些主要发展资源的占有远远少于男性,这就进一步限制了妇女与男性的平等竞争,拉大了他们之间的距离,造成男女不平等的进一步扩大。

原因①:国力限制和传统思想的影响;

结论①:妇女受教育机会和程度比男性少。

原因②:家务和抚育子女;

结论②:妇女占有的主要发展资源比男性少。

结论③:男女不平等进一步扩大。

这段文字前面两层是并列关系,由“而”连接,分别阐述了两个小结论:一是妇女受教育机会和程度比男性少,二是妇女占有的主要发展资源比男性少。这两个小结论最终得出一个大结论,即文段最后一句,男女不平等进一步扩大,这句话便是文段的主题句。


四、分—总—分

“分总分”结构从内容上表现为:首先铺陈社会背最或知识背景,或者引用他人观点,接者提出作者的观点或对策,最后通过分析原因或举例的方式对文段的观点或对策加以论证。

(背景铺垫、原因阐释、引用观点)——提出观点/对策——(反面论证、分析原因、举例论证)

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出观点或对策的句子是文段的主题句,通常位于段中。


【考点示例】文物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但也会随着社会环境、个人人生观、世界观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由于社会地位、文化差异、利益关系等原因,使得人们的文物价值观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都会表现出很大的不同。政府的文物价值观可能取决于决策人员一一文物工作者的文物价值观,通常会表现出相对的先进性、积极性和稳定性,一般民众的文物价值观则依赖于国家政策、社会舆论导向、个人文化素质等因素。

这段文字第一句表明文物价值观会变,但这并不是文段的核心观点,而是一个背景铺陈。第二句提出观点,文物价值观有差异。接下来从“政府”和“一般民众”两个方面来论证人们的文物价值观表现有很大不同这一观点。文段第二句话是主题句。


五、分—分

“分—分”结构是指材料语句之间构成平行关系,也就是语意之间的并列关系,它可能借助表并列关系的词语,可能借助分号,也可能只是语意上的并列关系。这种结构的主旨需要对两个层次或多个层次进行并列加和或综合概括,不要犯片面选择的错误。


【考点示例】我们的一些科普文章常常激不起公众的兴趣,原因之一便是枯燥。要把科普文章写得“郁郁乎文哉”,就需要作家的笔。科学的飞速发展,为文学写作提供了一座富矿。相信有眼光的文学家一旦领略科学题材的广阔富饶,便会陶醉在它的无限风光中乐而忘返。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一层强调文学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另一层强调科学也为文学创作提供素材。因此,概括文段主旨应为科学与文学相互促进。


以上就是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总结出的用行文脉络分析法解主旨概括题的所有知识点内容。建议考生学习之后,结合相应的行测真题加以训练巩固,早日掌握好这一重要做题方法。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