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考点:高新科学技术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高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中国在高新科学技术上的成就不仅仅是社会的一大热点,也是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部分的常考内容。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提醒,这部分知识在科技常识中的比重较大,今天就给考生重点梳理这部分知识点。
一、生物工程技术
生物工程技术包括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是基因工程。
1. 基因工程
2. 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比如转基因作物就属于基因工程。
2.酶工程
将酶或者微生物细胞、动植物细胞、细胞器等在一定的生物反应装置中,利用酶所具有的生物催化功能,借助工程手段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有用物质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一门科学技术。酶工程的应用,主要集中于食品工业、轻工业以及医药工业中。
3.细胞工程
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按照人们的设计蓝图,进行在细胞水平上的遗传操作及进行大规模的细胞和组织培养。通过细胞工程可以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培养有价值的植株,并可以产生新的物种或品系。
4.发酵工程
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
二、新材料技术
材料、能源和信息是人类文明的三大支柱。
1.纳米材料
纳米是一个尺度概念,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相当于10-100个原子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1-100纳米这个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即为纳米材料。
2.超导体
一般材料在温度接近绝对零度的时候,物体分子热运动几乎消失,材料的电阻趋近于0,此时称为超导体,达到超导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绝对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公式:T=(t+273.15)K
三、新能源技术
1.能源的分类
可再生能源:可长期提供或可再生的能源,如水能、风能;
不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很难再生的能源,如石油、煤;
一次能源:直接取自自然界而不改变它的形态的能源;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人为加工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如汽油、水电、煤气、焦炭、沼气等
清洁能源:使用时对环境没污染或污染小的能源
非清洁能源:指对环境污染大的能源
新能源三大类: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传统生物质能
2.太阳能技术
利用太阳能的方式: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和光一化转换。
3.核能技术
核裂变:由重的原子核,主要指铀核或钚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的一种核反应形式
核聚变:由质量小的原子,比方说氘和氚,在一定条件下(如超高温和高压)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中子和氦-4,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的一种核反应形式
核电站:核电站采用的为核裂变技术。1991-1994年,秦山、大亚湾核电站相继建成。2013年4月,浙江宁德核电站一期1号机组投人商业运行。
四、真题演练
下列有关核能表述正确的是( )
A.氢弹爆炸发生轻核聚变,其威力比原子弹小
B.核电站使用的燃料一般是铀等放射性重金属
C.自然界只有在人为条件下才会发生热核反应
D.核电站的能量转换过程是直接从核能到电能
【优公解析】核电站一般都是使用铀等放射性金属作为燃料,B项正确。A选项中的氢弹爆炸的威力要比原子弹大得多。C选项中的热核反应发生条件一般是高温高压等,在自然界中不一定需要人为条件也能发生,比如在太阳表面经常发生热核反应。D选项中的核电站的能量转换过程应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故选B。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