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考点:语法语义关系
在行测类比推理中,经常涉及到对语法语义的考查。语法关系主要考查的是主谓宾关系,包括主谓关系、主宾关系、动宾关系等;语义关系主要考查近义关系、反义关系、象征关系等。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今天为考生重点梳理类比推理模块中关于语法语义这部分知识。
一、语法关系
两个词之间的关系有时很难通过基本关系进行判断,这时候我们可以尝试用造句子的方式来进行分析,例如理念与行动之间,我们加上一个词“指导”后,可以造句“理念指导行动”,而航标与航行之间,也可以造出结构类似的句子“航标指导航行”,所以这两组词之间的逻辑关系非常相似。
造句子的方法在这种时候比较有效,我们在造句的时候添加了一个词“指导”,这个词就把理念与行动之间的逻辑关系体现出来了,如果选项也符合这个逻辑关系,那么用该词或者类似的词造出的句子就应该是通顺的。
句子的主要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句子通常都包含这些主要成分,但在不影响句意的情况下可以省略一项。因此,给出的两个词可能是主宾结构,可能是主谓结构,也可能是谓宾结构,即动宾结构。为构成符合逻辑的句子,我们可以对主宾结构加谓语,可以对主谓结构加宾语,而对动宾结构则可以缺省主语,不添加任何词。
【真题演练】
1.雷管——引爆
A.胭脂——染料
B.竹帘一一采光
C.指甲——护手
D.准星——瞄准
【优公解析】本题考查动宾关系。引爆雷管和瞄准准星都是动宾关系,且位置相互对应。故本题选D。
2.军队:命令
A.乐队:指挥
B.游客:向导
C.志愿者:号召
D.学生:教导
【优公解析】题干可造句:军队服从命令。A项可构成“乐队服从指挥”。B、C、D三项均不具备这种关系。故选A。
二、语义关系
从词语的含义角度考查,两个词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近义关系、反义关系、象征关系。
1.近义关系就是两个词之间的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
例如,同意与默许、美妙与美好、欢乐与快乐等,都是近义关系。
2.反义关系就指两个词之间的意思相反。
组成反义关系的两个词必须属于同一意义范畴。例如,胖与瘦、高与矮、深与浅等,都是反义关系。在互为反义关系的词语中,以形容词居多,其次是动词,而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大多没有反义词。
3.词语的象征关系是指词语本身的含义同时是另外一种事物的象征。
例如,喜鹊与喜讯、乌鸦与不吉利、狐狸与狡猾、清风与廉洁等,都属于象征意义。
【真题演练】
1.嘉许—赞美—叹为观止
A.辩白—辩论—笔墨官司
B.丑化—污蔑—恶语中伤
C.观察—细查—吹毛求疵
D.前进—后退—你追我赶
【优公解析】题干三个词语含义相近,都有赞许、赞美之意,且程度逐渐加深。B项逻辑关系与题干相符。A项“辩白”是指说明事实真相,与“辩论”的含义不同,排除。C项。“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与“现察”的含义不同,排除。D项,“前进”和“后退”是反义词,排除。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