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263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公共基础知识中重要的一部分考点,其中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在公基考试中又是贯穿了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热门考点,成为考生们不可忽视的考查内容,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今天就来具体讲解这部分知识点。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一原理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一、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而对于意识而言,从它的产生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它的本质来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它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映像,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基础,产生意识的源泉是客观事物。从两者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先有了客观存在之后,意识才相应产生,倘若客观存在发生变化,那么意识也会相应变化。由此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物质决定意识。

二、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它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正确的意识与错误的意识区别在于是否如实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三、真题演练

【例1】下列关于物质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意识不依赖于物质而独立存在

B.物质决定意识

C.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意识决定物质

【优公解析】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所以,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而存在。A、D选项说法错误。同时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C选项忽略了正确的意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故答案选B。

【例2】(多选)习总书记认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经济新常态下我们既不能头脑发热、按捺不住,也不能守株待兔、做木头人。”这一句话揭示了(    )。

A.我们可以改变、创造规律

B.发挥主观能动性不须遵循客观规律

C.物质决定意识

D.发挥主观能动性应以客观规律为基础。

【优公解析】C、D。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当中可以看出物质决定意识。C选项书法正确。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不可以随意的改变、创造和消灭规律,只能认识、利用规律。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我们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重视发挥主观能。所以A、B选项说法错误。故答案选C、D。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