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考点:巧解态度观点题的三类题型
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有这么一类题,让我们通过阅读文段找到作者态度观点、倾向性或对某事的评价,这就是态度观点题。当我们在答言语模块时,看到关键词“态度”“观点”“认为”时,我们就可以确定其为态度观点题。
态度观点题考查的考生把握文段作者态度、倾向性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理解。有时着眼点在一些很小的细节,有时也需要对全文进行宏观掌握。此外,我们还需要留意问题中问的是谁的态度观点。有的是作者的,有的是文段中出现某人的。
针对态度观点题的不同情况,我们可将其分为三类题型,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今天就着重对这三类进行详细讲解。
一、明确观点
文段中有一些引导词,例如“我认为”“我觉得”“依我看”“某某认为”……当我们看到这些字样,我们只需要重点阅读这些引导词之后的语句,就能找到作者的观点态度了。
【例1】翻译时,“直译”偏重于对原文的忠实,“意译”偏重于译文语气的顺畅。哪种译法最妥当,人们各执已见。依我看,直译和意译的分别根本不应存在。忠实的翻译必定能尽量表达原文的意思。思想感情与语言是一致的,相随而变的,一个意思只有一个精确的说法,换一个说法,意味就完全不同。所以想尽量表达原文的意思,必须尽量保持原文的语句组织。因此,直译不能不是意译,而意译也不能不是直译。
这段文字中,作者认为( )。
A.应随原文意思灵活选择翻译方法
B.忠实于原文思想是翻译的最高艺术
C.人为划分直译、意译本无必要
D.翻译时应尽量减少译者个人风格的影响
【优公解析】C。根据提问方式确定题型,有关键词“认为”可确定其为态度观点题。
第一步,快速浏览文段,找到作者论述的关键信息。文段中出现引导词“依我看”可知作者的观点就是后面的语句“直译和意译的分别根本不应存在”,然后对观点进一步解释说明,最后通过“因此”引出结论,再次重申作者的观点。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作者观点的同义替换。因此,答案为C选项。
二、隐含观点
有一些文段并非直截了当地提出观点,而是在字里行间隐含着作者的态度观点或者对于某事的评价,通常都会体现作者的一种倾向性,对于某事积极或者消极的看法、评价。因此考生在文段中找不到作者明确的观点关键词时,可以从文段的整体上进行把握,作者的观点可能就是文段的重点。也可以通过“感情倾向”来寻找,通常表达倾向性的方式有以下几种:词汇和标点符号(表示反语的引号;表示反语的问号),如果出现在文段中大家一定要注意。
【例2】对后现代文化有一种概括,就是:中心变成了边缘,系统变成了断裂,整体变成了碎片、深度变成了平面,价值变成了虚无。在后现代艺术中,复制取代了原创,操作取代了想象,破碎取代了整体,过程取代了作品。艺术形象完全变成了模型的模型、模仿的模仿。
这段文字反映出作者对后现代文化的态度是( )。
A.欣然认同 B.不能接受 C.勉强接受 D.不置可否
【优公解析】B。先看选项确定题型。有关键词“态度”确定其为态度观点题。且问的是对于后现代文化的态度。快速浏览文段,未发现明确的态度观点引导词,属于隐藏观点。
第一步:在浏览文段的过程中可发现,作者使用了很多消极词语来描述后现代文化。例如“边缘”“断裂”“模仿”等,可知作者对于后现代文化是不赞同的。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不能接受”可以提现作者不赞同的态度。A、C两项与作者态度矛盾,D项“不置可否”指作者态度不明确,而我们已经找到了作者对于后现代文化的态度。因此,答案为B项。
三、没有观点
有一些文段仅仅是援引他人观点,或是对某一事物、事件或者社会现象进行客观陈述,解释其原因,原理或者现状,然而并没有对其进行主观性评价,也就是作者并没有在文段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对比选项时,应该选没有观点的选项。
【例3】目前,IBM公司研发的电脑沃森战胜了美国电视智力节目《危险边缘》的两名人类常胜将军。一时间,很多网友担心,电脑越来越像人了,将会超越人类智慧。从深蓝到沃森,人工智能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电脑会代替人脑吗?近几年,每次有电脑战胜人脑的事发生,都会有“终结者”之类的担忧。甚至有人认为,电脑的计算速度正变得越来越快,不久的将来电脑将能够模拟人脑、产生意识,并最终替代人类。
作者对于“电脑替代人脑”这种观点的态度( )。
A.作者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实现电脑模拟人脑
B.看不出作者是否认同“电脑替代人脑”这种观点
C.认同这种观点,因为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超越人类智慧
D.不认同这种观点,因为人类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主宰者
【优公解析】B。先看选项确定题型。有关键词“态度”确定其为态度观点题。
浏览文段并未发现明确的态度观点引导词。接着阅读文段,从“很多网友担心”“甚至有人认为”这样的表述中发现对于“电脑代替人脑”这种观点,作者并没有表明态度,只是客观地在陈述。因此,B项的“看不出”正确。
以上就是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总结的关于态度观点题的三种常见题型,希望考生在做题时看清出题人所问的究竟是“谁”的态度观点,然后再回到原文中查找对照,重点要理解题意,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