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考点:摸清“归纳概括题”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1340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乃至福建省公务员考试中,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都是考官出题的基本依据,也公务员必备的基础能力之一。而其所对应的归纳概括题型,虽然所占分值不高却是各种考试中的“常客”,也是申论考试中最基础的题型。因此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提醒广大考生,对于归纳概括题型的解题思路应该十分清晰,充分掌握。那么考试大纲对归纳概括题有什么要求呢?

一、大纲要求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理解归纳概括的定义,本质是对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考察考生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和整合的能力。

例如:2018年国考(市地)第一题:

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发展过程,请你概述这一发展过程。(10分)

要求:(1)准确、全面、有条理;

(2)不超过200字。

实则考察考生对“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中有关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发展过程的归纳整理。在梳理材料过程中主要是提炼出一些相关的表示政策措施的词汇,并依据材料的逻辑加以概括,工整的呈现在试卷上即可得到满意的分数。

二、考情

通过总结近五年国考试题中归纳概括的考察情况,发现:

1.题量和分值:在五道题目的作答中,归纳概括题占到1-2道。每题分值一般是10分-15分。

2.作答字数:字数限定在150-200字左右,个别年份会到达250字。近几年归纳概括考察趋势字数要求越来越少,更加考察考生语言的精炼度。

3.考察类型:日趋多样化是近几年归纳概括题目的考察大趋势。一般要求考生依据给定资料范围概括相关的问题、原因、影响、对策、表现等。当然其中也有一些特殊的问法,例如:概括城市水系的功能(2017年市地级)、填入一个大标题和三个小标题(2015年市地级)或者在材料的最后一句处,填入一句话使语意连贯(2015年副省级)等。虽然有些题目问法很陌生,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考察的本质仍是对材料的归纳概括能力,不需要自己推理,只需要对材料的梳理和概括即可。

4.卷面呈现:要求答案全面、准确、简明、条理清晰等,这些是对归纳概括题型的基本要求。其次评分标准采用踩点给分,其中逻辑性和简洁性占有1-2分。

三、技巧点拨

那么面对7000字左右的材料,如何破解归纳概括的迷阵?中公教育为您指出在牢牢掌握申论作答审题、找点、加工、书写的基础上,掌握三大原则:

1.“材料为王”——答案全在给定资料中。

2.“问什么答什么”——正确审题。

3.根据字数合理作答,多体现材料关键词。

学习申论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提醒考生,要不断地进行练习、认真对待、夯实基础才能在公考中有所斩获。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