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考点:细数细节理解题中的“坑”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1974

在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细节判断题不同于中心理解题,中心理解题需要对材料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剖析关键词句、把握文段重点,而细节判断题,顾名思义,则需要对细节进行细致的比对和准确的判断。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今天整理了出题人在细节理解题中常设的陷阱,帮助考生顺利跳过这些“坑”。

一、提问方式

细节判断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不)符合

文意的是、(不)能从原文推出的是。要注意区分选是题(正确、符合文意、能从原文推出)与选非题(不正确、不符合文意、不能从原文推出)的提问方式,避免落入“答非所问”的陷阱。

二、做题提示

考生在面对细节判断题时,应将选项与材料细节进行对比,比较的过程是枯燥的,要细心,同时也要有足够的耐心。由于考场上的时间很宝贵,因此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按照A、B、C、D四项的顺序逐项进行对比,可能会浪费时间,故需要在短时间内观察选项有无特征。有特征的选项往往含有命题人设置的易错点或者易对点,因此,考生可以优先对比有特征的选项,从而快速解答细节判断题。

三、细节题常见易错特征项

1.绝对项

绝对项标志词:最、完全、任何、都、一直、永远等。

这些标志词出现在选项中,即为“绝对项”,也是命题人常设的“坑”之一,可优先将其和题题干材料进行对比。

2.比较项

比较项标志词:比、相比、相差、有出人、超过、不如等。其中,“有出入”即有差距、有所不同,也是将两者进行比较。

这些标志词出现在选项中,即为“比较项”,也是命题人常设的“坑”之一,可优先将其和题干材料进行对比。

3.因果项

因果项标志词:所以、因为、使得、导致、使等。

因果关系的“坑”,除了强加因果,还常常出现因果倒置的错误,所以“因果项”是很容易出错的“坑”,可优先将其和原材料进行对比。

4.程度项。

程度项标志词:主要、首先、直接、间接等。

以上标志词出现在选项中,即为“程度项”,也是命题人常设的“坑”之一,可优先将其和题干材料进行对比。其中,“主要”为高频词。

5.时间项

时态分为三类:

(1)未发生:将、将来

(2)正发生:正、今天

(3)已发生:已、了

这些标志词所在的选项为“时间项”,命题人常在此处偷换时态,悄悄设“坑”,所以“时间项”也需要引起考生的关注。

四、易对特征项

易对特征项:“可能项”

1.易错特征中的“绝对项”,可对应易对特征中的“可能项”。

2.“可能项”即为表述相对温和的选项,常见标志词:可能、推测、也许、有望、往往等。

这些标志词出现在选项中,即为“可能项”,如果细节理解题为选是题,可优先将其和题干材料进行对比。

五、真题演练

【例1】随着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转型、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经济崛起,  重庆、湖南、四川等传统劳动力输出地,正迎来返乡创业的热潮。这些创业者中,既有返乡的农民工、企业管理者,也有大学生、公司职员等,他们怀着浓浓的乡情,抓住家乡发展的大好机遇,带着资金、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回乡打拼。在中西部的一些地方,返乡创业的企业数量和创造的产值,已占据县域经济的半壁江山。目前,这一趋势方兴未艾,它给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工业化带来了强劲的动力,也改变着中国的经济版图。

对这段文字理解不准确的是:

A.中西部返乡创业主要受益于东部的发展转型

B.返乡创业热潮主要出现在传统劳动力输出地

C.返乡创业成为推动中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D.返乡创业已成为撬动中西部地区转型的新杠杆

【优公解析】A。本题为细节判断题的选非题。

观察选项,由A项“主要”、B项“主要”可知A、B两项均为“程度项”,可优先对比原文进行验证。

A项对应文段“随着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转型、产业转移……返乡创业的热潮”,“发展转型”只是并列中的一部分,未体现主次之分,选项中“主要”与原文不符,当选。

B项对应文段“传统劳动力输出地,正迎来返乡创业的热潮”,表述正确,排除。C项对应文段“返乡创业……半壁江山”,D项对应文段“这一趋势方兴未艾……强劲的动力”,表述均正确,排除。故答案选A。

【例2】由于蚕丝特有的化学特性使绣品难以在四川潮润气候下长期保存,所以在四川地区考古发现的绣品极少,无法以考古的方法来追溯蜀绣的起源。但是,蜀绣仍以其他形式留下了吉光片羽。1986 年,在成都三星堆遗址上出土了一件距今约4800年的青铜立人像,该铜人身穿龙纹礼衣,礼衣上有复杂的龙纹、兽纹,变体云雷纹。以当时的纺织工艺水平,这些装饰花纹不可能是纺织机织出来的。由于其纹样的表现手法和1974年在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刺绣残痕一致, 所以最有可能是用锁绣法绣制的,这一推断将蜀绣的历史上溯到了与中原夏朝文明同时代的古蜀三星堆文明。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锁绣法起源于蜀绣

B.早期的蜀绣大多用于礼衣的制作

C.青铜立人很可能身穿的是刺绣礼衣

D.难以通过出土绣品的制作工艺推断其年代

【优公解析】本题为细节判断题的选是题。

C项“很可能”表述温和,可优先对比验证。C项对应文段“青铜立人……最有可能是用锁绣法绣制的”,表述正确,当选。

A项“起源于”无中生有,排除。

B项“大多”无中生有,文段仅提到出土了一件礼衣,并未提到蜀绣是否大多用于礼衣的制作,排除。

D项“难以……推断”与文段“这一推断……三星堆文明”表述不符,排除。故答案为C。

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最后强调一点,做细节理解题时,不要每个选项都去过多的纠结,从最容易排除的选项下手,做题往往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