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提出对策题的答题流程和技巧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1465

提出对策题型是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科目的基本题型之一,从考试的频率看,这类题型在近几年的考试中相对来说比较高,是各位考生必须“攻克”的。按照题目要求的不同,提出对策题可分为两大类:常规型对策题和有特殊限定的对策题。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今天就将重点讲解提出对策题型的基本作答流程和技巧,让考生熟悉把握提出对策题的命题特点。

一、题型分类

(一)常规性对策题

此类试题仅需要考生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即可,无特殊要求。

(二)有特殊限定的对策题

有特殊限定的对策题除了要求考生这怒地问题提出对策外,在题目或者作答要求中也有特殊的限定,主要包括身份限定、作答角度限定等要求。

二、作答基本要求

(一)对策合情、合理、合法

在申论考试中,考生就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而言,要考虑对策是否合情、合理、合法;考虑要周全,在不违背法律,社会公序良俗的情况下使各方利益最大化。

考生在作答时对于合理、合法、合情要辩证的看待,很多事合理、合情,但未必合法,因为法律的制定往往是滞后于社会发展的,不能因为法律的滞后或者漏洞与空白,致使无辜者受害。此时,考生可以从政策、公共利益及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等方面协调,避免势态扩大;同时,不违反法律,并不是去钻法律的漏洞,重在合理规避。换言之,也是利益权衡,坚持以人文本,标本兼治。

(二)针对性、时效性、可行性

给出对策要考虑针对性,有效性,时效性;针对性主要是指特定情况下,并非是对所有的社会现象或问题,这里的特定情况是要依据给定材料来展开;有的考生看到题干,一下就想到了社会上类似的一系列现象或问题,答题时往往漫无边际,主次不分,最后分数不尽人意。虽然申论考试的材料主题有宏观、微观等方面的描述,但作答要围绕给定材料中的问题和题目的要求,避开干扰。

时效性,考生要考虑当前的情况,对策落后或过于前瞻都不是最好的,同一件事处在不同阶段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有些办法能解决昨日之事,有些办法可解决未来的,但不一定适合当下,而此处的时效是针对给定材料而言的。

可行性,任何对策或方案如难以执行或落实,就难说是好的方案了;尤其,申论考题重在解决问题,要切实可行,要考虑财力、人力等资源的局限性及如何合理配置。同时,解决问题要有归口,也就是要有主管部门或责任人,责任能落实到人头或具体的职能部门;分明要明确,权责要统一,且能贯彻执行。

(三)针对不同主体的对策提出

提出对策不仅要考虑上述的合情合理合法及有效性、针对性、可行性,关键在于如何作答好;我们阅读给定材料后会根据题目来找问题、提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而后作答,在发现和分析时用到的方法很多,现就主体分析法及作答思路做一梳理。

申论考试很多时候会遇到不同的主体或层面存在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政府部门、执法人员等不同主体的法律意识、环保意识薄弱等,对于不同主体及可能存在的不足要明确给出解决思路。

1.思想意识层面:各主体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或者主体想达到的目的等,如依法治国,各地领导法律意识薄弱,就需要加强,可由组织等相关部门通过集中培训、专题研讨、学习来提升。

2.责权层面:赏罚分明,权责统一,责任到人,避免分工不合理,权责不明确,管控过多等。

4.执行层面: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推诿责任,不能认真贯彻执行,执行力薄弱等。

当然,常用的主体主要有: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公务人员、职能部门、群众、媒体、社会团体企业、劳动者等;问题出在哪些主体要根据不同主体有针对性的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 推荐阅读 -

更多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相关文章

更多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相关文章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