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考点:语句排序题的速答技巧
很多考生在做行测语句排序类的题目总感觉毫无方向,读哪个选项都觉得通顺,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出现了一些“标志词”也不能明确判断前后句。做语句排序题有什么好的通用技巧吗?当然是有技巧的,语句排序都是选择题,所以我们可以借助选项来快速找出正确答案。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就带考生来具体的看一看,语句排序题都有哪些速答技巧吧。
第一计:提问方式“忽略不看”
正确的语句排序方式只可能有一种,不管怎么问,都是让你选正确的。为了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内做出来,就要忽略提问方式。
第二计:向选项“开刀”,寻头
我们切不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把6 句话看完,排好序, 再对比选项。而应该先看看四个选项的首句是否一样,不一样的话,确定并排除首句错误的选项。
适合做首句的:(援引)观点、提出概念、背景铺垫(如,含“随着”等)。
不适合做首句的:反面论证类(如,含“否则”“不然”“如果没有”如果不”等)、补充说明类(如,含“当然”“也”“又”等词语)、指代类(如,含“这”那”此”等词语)结论类(如,含“因此”“所以”“最终”等词语)。
第三计:结合选项“审读”题干各句,以小见大
需要“审读”的细节有:
1.关键词:①代词指代。如果某一句含有代词(这、那),则含代词指代内容的句子必定与这一句紧紧相连,且排在这一句前面。②重复词语。如果两句含有相同的词语,那么这两句通常紧紧相连。③关联词。如果题干中含有关联词,就从关联词搭配人手,确定先后顺序。④时间词。如果题干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时间词,通常要按照时间先后排序。
2.行文顺序:①事物发展顺序。即要根据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对句子进行排列,如从“只有先培养出大量人才,才能进一步培养出真正大师”这一句中,可看出含“大量人才 ”的句子必定在含”大师”的句子之前。②行文脉络。(关于行文脉络法详情戳这里)参照“主旨归纳题”行文脉络法。③空间顺序。如果题干中出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表空间方位的词,要按照空间方位顺序排序,如,上山要在下山之前。
第四计:验证选项
当我们选好答案后,要进一步通过关联词语、话题一致、重复词语(意思相近的词也可以)、时空顺序(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内在逻辑关系等进行验证。
下面我们就通过两道真题来看看以上四大速答技巧是如何运用的。
【例1】①大脑能够极其敏锐地探测到环境中的威胁
②它们会激活我们大脑中的恐惧回路,有时候我们会反击,有时候则逃跑
③大脑还擅长鉴别哪些乍看之下的威胁或者惊吓其实是无害的,或者是可以被解决的
④新的研究发现了一种神经回路,它使大脑具有“删除”不良记忆的能力,这项发现可能为焦虑症找到新的治疗方法
⑤但如果该系统失灵,一些不愉快的联想就会萦绕不去,这种机能失常被认为是创作后应激障碍以及其他焦虑症的根源
⑥嘈杂的声音、有毒的气味、正在靠近的捕食者,这些因素都会对我们的感觉神经元发出电刺激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④②①③⑥⑤ B.④②⑥①③⑤
C.①⑥②③⑤④ D.①③⑥②⑤④
【优公解析】C。
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在①和④之间选。
A项和B项均是④句做首句,直接根据首句原则不易排除,可以往后面看④句接着都是②句,②句由代词“它们”引导,“它们”指代的对象在④句中找不到,故A项和B项均可排除。D项③句和①句都谈论“大脑”,看起来很连贯,容易误选,但⑤句中提到的“该系统”在②句中找不到指代对象,故D项有误。因此,答案为C选项。
※ 小提示:当6个句子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代词时,要根据选项确定具体分析哪一句是代词的指代内容。
【例2】①当地球撞进尘埃带时,从地球上看,是短时间内无数尘埃以极高的速度划破大气层下落
②因此,流星雨实际上是彗星留下的无数尘埃形成的
③进人大气层的尘埃被大气加热,发出明亮的光
④彗星释放出的尘埃,并非顷刻扩散到宇宙空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是留在彗星的轨道上继续公转
⑤这样看上去就有许多流星,也就是流星雨
⑥这样形成的“尘埃带”,有些和地球的公转轨道交叉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④②⑥③⑤① B.①④③⑥⑤②
C.④⑥①③⑤② D.①③⑤②④⑥
【优公解析】C。
第一步:寻头。无法确定①句和④句哪一个适合做首句,先跳过。
第二步:重复词语。观察6个句子发现,⑥句和①句都含有“尘埃带”这一词语,可以确定⑥句和①句肯定是紧紧相连的。再仔细观察,发现⑥句尘埃带比①句的尘埃带多了引号,可以确定⑥句是首次出现,①句是再次出现,即⑥句在①句前面。故本题选C。当然,不通过引号,通过句子的含义也可以看出来⑥句在前,因为⑥句是形成尘埃带,①句是在尘埃带里发生的情况。
※ 小提示:“寻头”这一方法并非万能法宝,无法寻头时,要及时放弃,寻找其他做题线索。
通过以上对语句排序题做题技巧的学习,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希望考生明白,平时做题时一定要多观察题干以及选项特征,总结出相应的速答规律,才能在考场上脱颖而出。
- 推荐阅读 -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