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考点:定义判断之核心成分分析法
定义判断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部分的必考题型,也是各位考生拿分的重点题型。定义判断是逻辑学基本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主要是考查应试者短时间的领悟能力以及运用标准进行判断的能力。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定义判断题目,一般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报考者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但是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应对定义判断这类题目。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向考生们推荐解决这类题型的方法,希望为考生提供帮助。
一、解题方法
核心成分分析法:我们可以把定义划分出不同的定义要点,找到定义主要的成分,在于选项匹配,判断选项是否符合题干中的定义要点。
对于定义而言,可以划分哪些常见的要点呢?一起来看一看。
1.主体:事件、行为的发出者,例如国家、银行、个人、行政机关等。
2.客体:行为的承受者,即定义行为针对的对象,例如地球、动物、病人等。
3.原因:行为或是现象产生的理由。
4.目的:行为想要达到的目标、意图。
5.方式:行为所凭借的手段,方式,方法。
6.性质:行为、现象等所归类的属性,例如心理活动、宣传等
7.条件:前提是......在.......的条件下等;
8.结果:与原因相对,就是动作发出后产生的结果,如造成、导致、从而等等。
二、真题演练
【例1】社会体育,是由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城镇或农村居民等不同的群体,为达到健身、健心、健美、娱乐、医疗等目的而进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哪项活动不是社会体育活动?
A.由北京市体委举办的群众长跑活动
B.某大学举办了教工篮球队与社区篮球队的友谊比赛
C.某市承办了国际铁人三项赛
D.在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办的社区居民网球赛
【优公解析】C。
主客体分析法。社会体育活动的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城镇或农村居民等不同群体。A项,活动主体是北京市体委和群众,符合定义的主体;B项,活动主体是大学的教工和社区居民符合定义的主体;D项,活动主体是社区居民符合定义的主体——城镇或农村居民;C项,参与者是国际参赛者与定义所给的主体不同。故选C。
【例2】共生营销,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通过分享市场营销中的资源,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为目的的一种营销策略。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共生营销的是( )。
A.甲企业和乙企业决定整合资源,建立企业集团
B.甲、乙、丙三家小家电企业决定建立市场消费信息共享机制,定期通报协调各自生产小家电的品种、品质和价格定位(优先肯定信息,优先最大信息)
C.某物流公司把货从甲地运到乙地,又从乙地带货到甲地,来回不放空,提高了公司效益
D.某商场既卖甲企业的产品,也卖乙企业的产品
【优公解析】B。
共生营销的定义要点是: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②通过分享市场营销中的资源;③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目的。A项不符合要点②;B项符合定义要点,属于共生营销;C项中的物流公司只是一个企业,不符合要点①和②;D项不符合所有要点,故答案选B。
【例3】生物学研究发现,成群的蚂蚁中,大部分蚂蚁很勤劳,寻找、搬运食物争先恐后,少数蚂蚁却东张西望不干活。当食物来源断绝或蚂蚁窝被破坏时,那些勤快的蚂蚁一筹莫展。“懒蚂蚁”则“挺身而出”,带领众伙伴向它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这就是所谓的懒蚂蚁效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懒蚂蚁效应的是:
A.通信工程师待遇优厚,工作时间自由,擅长攻克技术难题
B.某汽车公司鼓励员工创新,允许员工在上班时间钻研技术
C.某经理用人不拘一格,看重的是坚韧和正直,而非学历背景
D.在金融危机中,某外贸公司凭借多元化经营手段渡过了难关
【优公解析】A。
对定义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定义描述的主体是“懒蚂蚁”,“懒蚂蚁”表面上看起来无所事事,但是能够在关键“挺身而出”。通过理解我们可以抽象概括得到:在组织当中,表面上看起来不正常开展工作的人员,实际上更具战略眼光,能够在组织遇到困难时,帮助组织度过难关。A项即为不正常开展工作的员工帮助企业度过难关。B项为企业的管理方式;C项是经理的选人标准,D项是企业经营方式,均未体现员工的工作表现,不符合定义,因此答案为A。
通过这三道题目大家应该对定义判断的核心成分分析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为了在考试时能更加准确、快速的选择出正确答案,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建议同学们还需要一定的系统学习和训练,才能攻克这类题型。
- 推荐阅读 -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