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刑法中的常见罪名
有过备考经验的同学都知道,在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中常常会考查到刑法知识,也会有一些关于刑法的专业术语出现。今天,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就总结了刑法当中常见的罪名,供考生在复习公共基础知识时进行积累。
一、公职人员犯罪类型
1.贪污受贿罪
(1)贪污罪
犯罪主体: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犯罪客观方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2)挪用公款罪
犯罪主体:国家工作人员。
犯罪客观方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3)受贿罪
犯罪主体:国家工作人员。
犯罪客观方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4)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犯罪主体:国家工作人员。
犯罪客观方面: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行为。
2.渎职罪
(1)滥用职权罪
犯罪主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犯罪客观方面: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非法地行使本人职务范围内的权力,或者超越其职权实施有关行为,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2)玩忽职守罪
犯罪主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犯罪客观方面: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二、侵犯民众利益
1.交通肇事罪与危险驾驶罪
有交通肇事、危险驾驶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1)交通肇事罪
定义: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区别点:有危害结果。
(2)危险驾驶罪
定义: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危及公共安全的行为。危险驾驶包括四种情形:
①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②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③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④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区别点:无危害结果。
2.盗窃罪与诈骗罪
(1)盗窃罪
定义:以秘密窃取的方法,将他人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转移到自己的控制之下而非法占有的行为。
“秘密窃取”,即行为人采用自认为不使他人即财物所有人或者保管人发觉的方法占有他人财物。
区别点:秘密窃取。
(2)诈骗罪
定义: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以各种欺骗手段收取他人财物的,以诈相骗罪定罪处罚。
区别点:虚构事实、隐瞒真相。
3.抢夺罪与抢劫罪
(1)抢夺罪
定义: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公然夺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区别点:公然夺“物”——对物实行暴力。
(2)抢劫罪
定义: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
“其他方法”指行为人采取的致使被害人不能、不知或不敢反抗的方法。
区别点:强行抢“人”——对人实行暴力抗。
三、真题演练
【例1】某日,甲某在街上闲逛时,发现辆摩托车停在路边,车主乙某正在和别人聊天,甲某趁乙某不注意骑上摩托车就跑,后被警察抓住。甲某触犯的罪名是( )。
A.抢劫罪 B.盗窃罪
C.抢夺罪 D.交通肇事罪
【优公解析】C。A项错误,抢夺罪与抢劫罪的不同在于:抢劫罪往往伴随暴力行为的发生,而在本案中并无暴力行为。
B项错误,抢夺罪与盗窃罪的主要区别是犯罪构成要件中的客观方面不同,盗窃罪的客观方面是有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而抢夺罪的客观方面则是有公然抢夺他人财物的行为。
C项正确,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D项错误,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故答案选C。
- 推荐阅读 -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