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1144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而制定的一部法律。在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知识是经济部分的重要考查内容,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总结了这部分知识的重要考点,供考生学习参考。

一、消费者的权利

1.消费者的定义

消费者,一般是指为了生活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人。

①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类型:购买、使用商品,接受服务。

②消费行为的目的:满足生活消费的需要。

③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参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执行。

2.消费者的权利

(1)安全保障权

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是消费者最主要、最基本的权利。

典型的侵害权利事例,如生活中的毒酒事件、电器因漏电致人损害的案件。

(2)自主选择权

指消费者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典型的侵害权利事例,如“官商”习气、商品搭售和强买强卖等。

(3)人格受尊重权

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典型的侵害权利事例,如A在超市购物,被工作人员怀疑盗窃而强制搜身,但之后证明A并未盗窃财物,则超市的行为侵犯了A的人格权(名誉权)。

二、经营者的义务

经营者,一般是指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人,包括法人、其他经济组织、自然人。

1.经营者的义务

(1)保证商品和服务安全的义务

警示说明义务:

①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②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

安全保障义务:

宾馆、商场、餐馆、银行、机场、车站、港口、影剧院等经营场所的经营者,应当对消费者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2)提供凭证或单据的义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商业惯例向消费者出具发票等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消费者索要发票等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的,经营者必须出具。

(3)召回义务

①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的,应当立即向有关行政部门报告和告知消费者,并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停止生产或者服务等措施。

②采取召回措施的,经营者应当承担消费者因商品被召回支出的必要费用。 

(4)“三包”义务(包修、包换、包退)

①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②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7日内退货。

③7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消费者可以及时退货,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可以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以上三种情形中的退货、更换、修理,经营者应当承担运输等必要费用。

2.法律责任

(1)责任范围:

①修理、退货等责任。

②赔偿各项具体损失、合理费用。

③造成残疾的,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

④造成死亡的,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⑤侵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等人身权利的,进行精神损害赔偿等。

(2)惩罚性赔偿:

①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赔偿金额为500元。

②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受到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法律规定赔偿造成的残疾、死亡、精神损害等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3)销售者与生产者的责任分配

①商品本身的损失,应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和其他销售者追偿。

②人身损害和商品以外的财产损害,既可以向销售者,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根据各自的责任可以相互追偿。

③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

三、真题演练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应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关限制性规定的约束?

A.生产设备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B.用人单位取得大量订单,为了在短期内完成交货,必须组织突击生产的

C.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D.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紧急处理的

【优公解析】B。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有关限制性规定的约束的情形包括:(1)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2)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选项中只有B项不符合上述规定,且突击生产是为了单位的私利,理应受到相关约束。故答案选B。


- 推荐阅读 -

更多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相关文章

更多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相关文章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