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考点:逻辑判断之翻译规则
翻译推理,是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判断部分的一大核心考点。当我们在题目中看到“如果……就”“只有……才……”“除非……否则”“……或……”等关联词,并且题干让我们推断结论时,我们就可以断定这是翻译推理题。在没有经过系统地复习前,翻译推理题目通常会成为让考生十分纠结的题目,今天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就为考生带来翻译规则的考点梳理,帮助同学们看到翻译推理题目就能转换成对应的翻译符号。
一、做题要点
对于翻译推理题,大家只需要将规则记住,并在题目中熟练使用能解出题目即可,不需要纠结于对每道题内容上的理解。我们平时思考问题时,有时是不严密的,或者说不符合逻辑规则的,即日常思维中存在着误区。因此对于翻译推理题,直接翻译是比人脑还靠谱的方法。
二、解题方法
两步解题法:
第一步,翻译(符号化);第二步,推理。
三、翻译规则
1.单句翻译及其换位推理。
所有S都是P 翻译为S→P
所有S都不是P 翻译为S→—P
有的S是P 翻译为有的S→P
有的S不是P 翻译为有的S→—P
没有S是P 翻译为P→—S
没有S不是P 翻译为S→P
三个换位推理:
①所有S都是P。 换位公式:有的P是S。
例如:所有的马都是动物 可以换位得到:有的动物是马。
②所有S都不是P。 换位公式:所有P都不是S。
例如:所有的马都不是牛 可以换位得到:所有的牛都不是马。
③有的S是P。 换位公式:有的P是S。
例如:有的马是雄性动物。 可以换位得到:有的雄性动物是马。
2.复句翻译。
复句翻译包括假言(包含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选言(或者)和联言(且)命题的翻译。
口诀1:“如果……就……”,前推后;“只有……才”,反过来。
前后指什么?我们把条件关系里的条件称为“前”,结果称为“后”,而不一定是句子成分的位置前后。这很符合人性与逻辑,我们都是先讲条件,再出成果;先满足条件,再结出果实。
“如果........和“只有........”是推理类题目中出现的标志性关联词,前者指充分条件,后者指必要条件。翻译规则为:
(1)如果……就……
【例】如果你来接我,我就去。
【翻译】你来接我(条件)→我去(结果)
(2)只有……才……
【例】只有你来接我,我才去。
【翻译】你来接我(条件)←我去结果(结果)
口诀2:“并且”“或者”要分家,“并非”前后见真假。
(1)并且
指两个或多个事件/条件同时发生/成立。
【真】事件/条件必须同时发生/成立。
【假】一件事/一个条件没发生/不成立即可(即原命题的负命题)。
逻辑符号为:∧
(2)或者
多个事件里至少有一个事件/条件发生/成立。
【真】有一个事件/条件发生/成立即可。
【假】所有事件/条件都没发生/不成立(即原命题的负命题)。
逻辑符号为:∨
(3)并非
对事件/原命题的否定,是原命题的负命题。
【真假】与原命题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原命题真则此命题假,反之亦然。
逻辑符号为:—
通过以上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的考点梳理,考生需要谨记,在将日常语言符号化的时候要注意两点:一是尽量将文字简化,比如“每天辛苦的训练”就可以直接写成“训练”,自已能知道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就行;二是要注意句子里面的否定词,在遇到否定词的时候一定要先把并非符号“—”写上,以免遗忘,导致推理错误。
- 推荐阅读 -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