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考点:言语长文段如何快速定位主旨句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951

谈到行测考试所有模块的题型,最让考生感到头疼的不是数学运算题,而往往是那种题干很长的片段阅读题。数学运算题通常有解题技巧可找,但是长文段的片段阅读题只要稍一走神,就又得集中精神重新再看一遍,更别提在ABCD四个看起来差不多的选项中找答案了。对于这类长文段类型的言语理解题目,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接下来就教考生如何通过判断文段结构,来快速找到文段主旨句。

一、核心规律

主旨概括题,所有的例子都不能成为答案中的主要内容;一旦题目出现解决问题的建议、对策、方法等,则往往是文段的重点。

二、文段结构划分

对于主旨概括题的文段,比较明显的宏观结构主要有以下两种:

1.总—分(分—总、总—分—总)结构。这种结构中,主旨句为总句,常见于句首或句尾。

【例1】审慎原则并不是不尊重科学,而是对科学应用的务实态度。科研成果的取得及其社会认可,往往代表着巨大的经济利益甚或科学家的终身成就,这就很难保证科学家不会放松科学原则要求而违规;科研成果的社会化往往与企业利益相连,企业逐利时难免会刻意隐瞒危害;由于科研的未知性因素和危险的发现难度及时间跨度过大,即使科学家和企业都秉承原则,也很难保证能发现科研成果的潜在危害。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对科学成果的应用应当秉承谨慎态度

B.科研成果应用的潜在危险无法被预测

C.科学附带的经济效益腐化了科学精神

D.道德原则是科学研究首要遵循的原则

【优公解析】先确定题型,本题是“总—分”结构型。句子的主旨在第一句中,后面的举例都是佐证结论。定位下面的选项,A项是对总句的概括,B项概括的是文段的最后一句话,C项概括的是分句“科研成果的社会化往往与企业利益相连…”,D项,文段“这就很难保证科学家不会放松科学原则…”讲的是科学原则,这里的道德原则,题干未提及。因此,A项正确。

2.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构

这种结构,考生要学会抓住一些提示词,如:应、应当、应该、要、务必、必须、采取、通过(……方法)、为了(实现、达到、解决)……其中,解决问题的部分为文段的重点。

【例2】高校专业的设置应该是高校、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等多种力量多重考量的结果,过于强调某一方面必然会导致失衡。要实现相对合理和均衡,就要在制度上提供平台,比如确保大学在设置专业时经过教授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等专门机构的集体论证。教育主管部门他应推动并尊重现代大学治理模式,在专业设置上给专业组织更多的自主权。在消除不合理的制度因素之后,社会在评价高校专业时,[才有可能以理性平和的心态看待不同专业的就业状况,而不是把就业率的红牌等同于“专业不好”。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教育主管部门]应给予大学更多的自主权

B.制度建设是保证专业评估合理性的基础

C.高校的专业设置应该考虑多方面因素

D.就业率不是评价专业好坏的唯一标准

【优公解析】第一句,圈出关键词“应该”,表明这是一个应然的状态,“要实现...”后面接的是对策。具体有哪些对策,看后面的“比如”、“也”,通过这两个关键词可以判断这两个句子是并列关系,都是为了具体说明前面的对策。定位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里有对策里面涉及的“制度建设”这个关键词,此题选B。

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最后要提醒大家,要区分好背景引入和主旨句的区别。不是所有的首句都是主旨句。很多文段都是首句引出话题,然后主旨概括,然后再分述,考生应当注意区分。


- 推荐阅读 -

更多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相关文章

更多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相关文章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