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考点:警惕资料分析的题目陷阱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815

谈到资料分析,考生都知道它是行测中相对容易掌握的模块,题型特征很明显,在公式变化的灵活度上也比不上数量关系。但是,资料分析最让考生头疼的就是计算量大、耗时长,而且出题人还很容易设置一些陷阱,让考生防不胜防。今天,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就教大家要警惕资料分析的哪些陷阱。

一、常见的时间陷阱

1.题干中时间点与材料中的时间点相关但不相同。

2.选项中给出相关年份的数据混淆视听。

【例1】2009年7月份,全国钢坯进口57吨,比上月增加19万吨。1-7月,全国钢坯进口323万吨,同比增长27.9倍。

问:2009年1-5月全国钢坯月均进口量为多少万吨?

A.45.6

B.46.2

C.47.4

D.49.0

【优公解析】平均数=总量/份数,总量=323-57-(57-19)=228万吨,1-5月平均数=228/5=45.6万吨,故而选A。

【陷阱】题目所设考点对于大多考生来说难度不大,但是稍加不注意,就易掉进出题者的小陷阱,题干中所求为1-5月的平均数,与材料中所给时间1-7月份相关但不相同,容易混淆,先需根据7月的进口量与6月的进口量之间的关系,得出6月份的量,再根据1-7月的进口量,7月的量以及6月的量之间的诶关系得出1-5月的进口量,进而求解。

二、常见的语言表述陷阱

1.逐年下降、下降趋势。

2.修饰词 超过、不足、左右、接近。

【例2】2008年,某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7.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2%。其中,出口额为5.02亿美元,增长22.1%;进口额为2.13亿美元,增长33.2%。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占全省对外贸易总额4.5%。出口额居前5位的产品为蔬菜、畜产品、水果、粮食和茶叶,而绿茶出口额占茶叶出口额的四分之三。全省农产品对东欧、非洲、拉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进一步开拓,出口额比上一年进一步增长。其中,对美国的出口额增长16.0%;对日本的出口额增长7.3%;对韩国的出口额增长59.8%;对东盟的出口额增长58.6%。

140.jpg

能够从上述材料中推出的是:(    )。

A.2008年,该省蔬菜的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

B.2008年,该省出口日本的农产品总额接近8000万美元

C.2008年,该省的粮食出口额比上年有所增长

D.2007年,该省对东亚及东南亚地区的农产品出口占总出口额的一半以上

【优公解析】此题属于综合分析题,对于此类题型在解题过程中秉着先易后难,先查后算的原则去解题,A选项中5.02×21.91≈1.0XX>1亿美元,超过了故而正确;B选项经计算大于8000万美元,而选项中所说的接近是指没达到,故而不正确。C、D选项中所提及的材料中均未描述。

最后,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还提醒各位考生,除了以上时间陷阱和表述陷阱需要注意之外,还得注意各材料之间以及题干中的单位是否一致,警惕单位单位,巧妙的跳开题目所设陷阱,成功上岸。


- 推荐阅读 -

更多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相关文章

更多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相关文章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