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考点:资料分析考点梳理
纵观整个行测部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这两个部分被不少考生认为是最费时费力的题目,甚至有同学选择直接一蒙答案了之。其实,资料分析是整个行测数学里面最简单的一类题目,能准确快速列式,利用估算方法快速定位选项即可,是行测里面“性价比”最高的题目。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这里帮大家做了资料分析考点大汇总,帮助同学们提分,
一、高频考点
(一)增长率相关
增长率相关题目是近年来考查最多的知识点,大约每年考查5道题左右,其中基期量、增长率、间隔增长率几乎均是每年必考的内容。平均值的增长率虽然并非每年均有所考查,但在近两年中也频频出现。
1. 基期量
已知现期量、增长率,基本公式:
已知现期量、增长量,基本公式:
2. 增长率
已知基期量、增长量。基本公式:
已知现期量、基期量。基本公式:
已知现期量、增长量。基本公式:
3. 间隔(混合)增长率
已知第二期与第三期增长率分别为与
,那么第三期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为:
4. 平均值增长率
平均值为,与A、B对应的增长率为a%、b%,则平均值增长率为
(二)平均数与倍数
平均数与倍数相对内容较少,计算难度也较低,但平均增长率与平均增长量的公式需要大家准确记忆。
1. 平均数
已知总体值、总个数,求平均数。基本公式:
2. 平均增长量
已知末期值、初期値与间隔年份,求平均增长量。基本公式:
3. 平均增长率
已知末期值、初期值与间隔年份,求平均增长率。基本公式:末期值=初期值×(1+年均增长率)n
(三)比重相关
比重相关这一高频考点考查的方式较为多样,包括:现期比重、基期比重、比重比较与比重变化四个方面。
1. 现期比重
已知部分值、整体值,求比重。基本公式:
已知整体值、比重,求部分值。基本公式:
已知部分值、比重,求整体值。基本公式:
2. 基期比重
部分值的现期量A,部分值的现期增长率a%,整体值的现期量B,整体值的现期增长率b%,则基期比重为:
3. 比重变化
分子部分所对应的增长速度>分母部分所对应的增长速度,则现期比重>基期比重,即比重值上升。反之,比重下降。两期差值计算公式为
二、易混淆术语
1. 同比与环比
同比:与历史同期相比较。
环比:环比实际上即指“与紧紧相邻的上个统计周期相比较”,包括日环比、周环比、月环比、年环比等。
2. 百分数与百分点
百分数是用一百做分母的分数,在数学中用“%”来表示,在文章中一般都写作“百分之多少”。
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增速、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
3. 增幅、降幅、变化幅度
增长幅度即增幅:指的是增长率;
降低幅度即降幅:等同于“减少率”,本质是一种未带负号的“增长率”
变化幅度(涨跌幅):在题目中问到变化幅度/涨跌幅,最大/最小的时候,需要把增长率取绝对值进行比较。
4. 顺差、逆差
顺差: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大于进口商品额,叫做对外贸易顺差(又称净出口额、出超)。
逆差: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小于进口商品额,叫做对外贸易逆差(又称净进口额、入超)。
三、速算方法
1. 估算法
估算法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截位估算,在选项差距较大时,四舍五入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简化计算;二是尾数计算,在选项较为接近但尾数不同时,可忽略整体数据,优先计算尾数。估算适用很广,熟练掌握。
2. 公式法
当增长率较小(一般为),求基期值可利用公式
简化计算。在求基期值的题目中应用广泛,熟练掌握。
3. 特殊值法
即在列式之后,通过观察式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值,若存在,则将百分数转换成分数后再进行计算。常用于基期、比重及增长量的计算中,熟练掌握。
4. 分数性质
即在进行分数比较时,通过观察分子分母的关系,分子相对大且分母相对小的分数值较大。适用题目相对较少,但理解与应用较为简单,熟练掌握。
5. 直除法
即列式之后,通过观察答案选项或被比较数据,若其差距较大,通过直除商首位或首两位来求得结果或进行相应的比较。在解题中广泛适用,熟练掌握。
6. 差分法
两分数比较时,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均略大于另一个分数,“大分数”和“小分数”分子、分母分别做差,得到的差可以写成一个新的分数,为“差分数”,用“差分数”代替“大分数”与“小分数”作比较:①若差分数>小分数,则大分数>小分数;②若差分数<小分数,则大分数<小分数;③若差分数=小分数,则大分数=小分数。两个分数差距较小时适用,可有效简化计算难度,建议学有余力考生掌握。
7. 等比例加减法
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减各自相同的倍数,分数值保持不变。按照这个规则我们可以让分子或分母转化为相对容易计算的数,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在对于增长量、基期比重、基期平均数等复杂计算中精确度很高,建议学有余力考生掌握。
经过充分的复习,资料分析的正确率一般能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甚至很多考生的目标是资料分析不丢分。因此,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希望同学们下大功夫进行资料分析的考点复习和梳理,在考场上就能更加游刃有余。
- 推荐阅读 -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