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考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868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政治经济学的内容,我们在高中时便有接触相关知识,但是对于其中概念依旧模糊,在事业单位考试中,我们有必要弄清楚这两个经济现象以及我国抑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发生的措施。以下福建省事业单位招考网便为大家解析这个知识点:

一、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一般定义为: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给定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增长,从而造成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

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其产生原因为经济体中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变化导致物价水平的移动。而在货币主义经济学中,其产生原因为:当市场上货币流通量增加,人民的货币所得增加,购买力上升,影响物价之上涨,造成通货膨胀。该理论被总结为一个非常著名的方程:MV=PT。

二、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一般定义为: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

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连跌三个月,即表示已出现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

三、应对措施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我国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主要有: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消费过快增长,保持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基本平衡;实行适度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保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整顿市场流通秩序,规范价格行为等。

我国抑制通货紧缩趋势的措施主要有: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发展生产,实行正确的消费政策,刺激消费需求;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调整出口结构,努力扩大出口,增大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力度等。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