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公民道德建设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1058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在近年来的事业单位、三支一扶、军转干等考试中常有所涉及,福建省事业单位招考将对此部分内容进行梳理: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也必然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最高表现和核心所在。在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中,大部分带有“核心”字眼的,都是同“人民”相关的。比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国社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共产党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

二、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一)集体主义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包含着三个相互联系而又层次递进的涵义:集体利益的首要性、个人利益的正当性、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性。

(二)集体主义的层次

1.无私奉献的最高层次。这一层次是对党员干部和先进分子所提的要求。

2.先公后私的普遍层次。这一层次是对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所提的普遍要求。

3.义利兼顾的基础层次。这一层次是对每一个公民所提的基本道德要求。 

三、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例题】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这体现出( )。

A.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具有内在一致性

B.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具有一致性

C.社会主义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总是一致的

D.与法律规范相比,道德规范显得更为重要

【答案】B。解析:宪法对社会公德做出了规定,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具有一致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四、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道德活动最基本的方面只有三个。一个是社会公共场所活动的领域,其次是职业活动的领域,第三是家庭生活的领域。相对于这三个活动领域的道德,就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而良好的个人品德是形成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的基础,有利于奠定全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石。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