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考点:片段阅读 选项对比别忽视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782

片段阅读是考试的必考题型,通常片段阅读会给出一段材料,正确理解材料的意思对于选出正确答案很重要。很多时候当考生排除了两个错误选项,却还是在最后两者当中徘徊,导致正确率难以得到保证,其实大家忽略了特别重要的一项技巧——选项对比。今天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就给大家讲解如何分析选项。

选项对比的使用分三步走,先对比两个选项找到差异,再与原文的重点内容比较,最后选择与原文重点内容意思最接近的选项。

一、对比选项找到差异

对比选项的不同点,这是辨别选项非常关键的一步,在找不同的过程中大家需要抓大放小,不要过于咬文嚼字,我们优先找的是大方向上的不同,其次再去计较词汇及用词的准确度。比如:

A.讨论作品的接受必须考虑读者所处的时代因素

B.讨论作品必须考虑作者所处时代及作者的经历

不同点:A项提到的是读者;而B项强调的是作者;除此之外,A项只强调时代因素;B项强调了时代与经历。

二、与原文的重点内容比较,选择意思最接近的选项

找到选项的不同点后,与文段重点句进行比较,然后选择与重点句最为接近的选项即可。

三、真题演练

【例】在讨论留守儿童问题时,有些学者将其归咎于个体和家庭层面的图素,强调亲子分离。但无论是历史上的走西口、闯关东之类的人口国内迁移,还是下南洋形成的人口海外迁移,都曾产生大量留守儿童。明清时期,徽州商人大量外出经商,其家乡也存在大量留守儿童。而由城市化产生的留守儿童,在近代的浙北、苏北等地也早就初具规模。为什么20世纪90年代以后,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一个公共议题呢?这不仅因为其规模日益庞大,更因为乡村社会发生巨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乡村的育人环境。在通往现代化、城市化的路途中,乡村社会完全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乡村文化衰落了。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    )。

A.探讨留守儿童问题不能仅从个体和家庭层面找原因

B.历史上有留守儿童却并未产生问题

C.中国乡村城市化对乡村文化的破坏是毁灭性的

D.乡村社会的衰落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原因

【优公解析】D。浏览题目,可以发现题干是围绕产生留守儿童的原因展开讨论的。B项和C项都不是文段讨论的重点,排除。文段前半部分说有些专家把原因归结为家庭和个体,但历史上也有很多留守儿童现象,却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接着通过一个问句,引出当前留守儿童备受关注的原因,更通过“不仅因为其规模日益庞大,更因为乡村社会发生巨变”这个递进句,强调出乡村社会改变的重要性。对比A和D项,会发现A项只说到了文段开头,且说法笼统,没有给出具体原因,而题干是讨论到确切原因的,即最后一句的“乡村文化衰落”,因而D项更符合题干主旨。

通过以上内容的分享,相信考生对片段阅读的选项对比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也要提醒大家,勤学多练才能将所学知识进行更好地巩固,希望大家多利用真题进行演练,早日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


- 推荐阅读 -

更多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相关文章

更多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相关文章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