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考点:经济全球化
国家经济要发展必须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那么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点怎么考察呢?福建省事业单位招考网告诉你:
一、概念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二、经济全球化的具体特征
1.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因素有:①科学技术的进步;②市场经济体制的拓展和完善;③全球资源配置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各国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交叉渗透形成全球社会再生产。
3.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贸易、投资和金融的全球化。
4.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是跨国公司。
三、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有弊,主要表现如下:
1.积极影响: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促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总之,经济全球化具有推动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2.消极影响:导致世界贫富分化现象更加严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二)如何应对
总之,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是利大于弊。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经济全球化面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
四、如何应对贸易摩擦
根本之策: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不同主体:
1.政府:应做到统筹规划,组织协调,信息指导,建立健全反倾销预警机制,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和相关法律维护我国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
2.企业:应积极应战,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以上。近日,关于中美贸易战的新闻时刻在更新,大家一定要提高自己的敏感度,在关注国家时事的同时也不要忽略了其中的考点。这部分内容在今年一定是重要的考察方向哦!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