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考场上90%考生会犯的审题错误!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2083

2019年福建省省考面试就要来啦!大部分考生都会在面试结束后陷入自责中,懊恼自己为什么审题不清楚。今天,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就来为大家盘点一波面试考场上的审题指南,帮大家摆脱审题不清楚、答题不规范等问题。

一、“此”指代对象认识不清

“对此,请谈谈看法”,是时政热点类、哲理思辨类问题的常见提问方式。但是,在审题时,考生常犯的错误是对“此”的指代对象判断不正确,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

【例题示范】

中国留学生在国外被人枪杀,国内的媒体在报道这个事件的过程当中频频突出“宝马车”和“富二代”等词眼,导致了国内的网民纷纷拍手称快。对此,请问你怎么看?

【优公解析】

刚刚看完这道题目,可能有30%甚至更多的考生会想到需要谈谈关于留学生权益的保护不足的问题,但这就是严重的跑题,也反映出了很多考生根本不会审题,不能抓住题干的重点,自然所答非所问。

那么正确的审题方式应该是怎样的呢?想要做到所答是所问,首先就要从问题入手,此题提问方式很简单,“对此请问你怎么看”,问题当中的“此”指代的是什么呢?难道是留学生被人枪杀事件吗?当然不是,问题中的“此”指代的是上一句话,也就是“媒体突出‘富二代’词眼,网民拍手称快”。因此,我们在这道题目的分析上应该围绕民众的盲目仇富来分析论证,而留学生在国外被枪杀的事件只是网民仇富心理产生的背景,并非此题的核心,换言之,就算换一个背景,但只要体现仍然是民众的仇富心理,对本题的作答就根本不产生影响。

二、对特殊词的理解有误

这里的“特殊词”指的是公务员面试真题中出现的贬义词和褒义词,对于这些词的理解,考生往往停留在词的表面,不能正确的把握这些词的深层次含义,导致审题出现失误。

我们先来说“贬义词”,在公务员面试真题中,特别是人际处理题中偶尔会出现一些“贬义词”,如斤斤计较、工作狂等。如果这些词形容的对象是领导或是有资历的同事,那么在审题时,我们就要“多一个心眼”,往往这些词不是字面的含义,这时,我们要学会用阳光的心态给予这些词新的内涵。

【例题示范】

如果你的领导是位斤斤计较、爱批评人的人,你还会对她提合理化意见吗?

【优公解析】

看到这道题目,也许很多考生会认为领导爱斤斤计较,那么,我就不提意见了,或是看领导心情,在领导心情较好的时候,委婉地向领导提出意见。如果是这样的想法,说明你审题已经出现问题了。

领导斤斤计较,爱批评人的现象的产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下属,在没有做到充分了解领导为人处事风格的前提下,我们不能主观臆断、妄下结论。也许这是领导独特的领导艺术,是一种对下属严格要求的工作方法,是对工作一丝不苟的表现。

三、审题不全,遗漏了暗含的“问题”

当前公务员面试测评更加综合化、隐性化,大部分试题是将多个测评要素综合在一起考查考生。这就要求考生能够从题干着手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命题人的考查目的。这也是考生获得高分前提,只有将命题人的出题目的吃透、弄懂,才能更加精确化答题,但是,在面试时,众多考生浮于表面,答题基于对题的浅显理解,简单作答,对题审的不够仔细,角度把握不准,为答题而答题,单纯地把面试当做答题过程,对于面试缺乏真正的认识,不知该往何处着想,何处思考,特别是答题角度选择错误。

【例题示范】

有人在工作岗位久了就产生慵懒现象,甚至选择辞职。你觉得发生这种情况的个人原因是什么?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时候主动辞职?

【优公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考查综合分析能力和求职动机的题目,对考生进行隐性考查,因此一定要分析准确。根据题干,有两个要求需要考生特别注意:一是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个人原因”,而非“其他原因”,如监督制度、绩效考核等,要求考生从“个人层面”去思考分析;二是考查你什么时候“主动离职:,很多考生面对这道题时,如果单纯从答题角度出发,去找答案或理由的话,就大错特错了。这道题其实是在隐性地测查考生的求职动机以及工作的稳定性,如果真去分析辞职原因,那么你就落入考官设好的”陷阱“了。

四、角色意识不强

角色意识是考生在审题时需要着重把握的,一般来说,如果题目没有出现明显的角色定位,我们也需要站在政府角度思考问题。特别是在进行价值评价时,要站在整个国家发展、社会正常运行的角度去思考,而不仅仅是站在个人的立场考虑。我们来看这样一道题目:

【例题示范】

吸烟有害健康,但是烟草又是我国的重要财政收入,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优公解析】

对于吸烟问题,很多考生二话不说,吸烟有害健康,一定要坚决反对。但是,考试没有注意到“但是”后面的文字:烟草又是我国的重要财政收入,从句子结构分析,这种转折复句强调的是后半句。因此,我们不难发现,这道题的重点是我们要重点突出如何解决烟草危害健康与财政支柱之间的矛盾,而不仅仅是从“有害健康”这一个层面来分析。也就是说,考生要站在整个国家发展的立场做个综合的衡量,要有一定的大局意识。

五、关键词把握失误

“考官读题,考生听题作答”的方式在公务员面试中越来越普遍,但是考生在听考官读题的过程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考官刚刚读完第一句话,大家就忙着记录“关键词”,最终导致听题不清,想当然地答题。

【例题示范】

为发展民俗经济,推广民俗产业,市旅游局准备在全市展开一次民俗旅游文化周活动。如果你是市旅游局工作人员,领导把前期准备工作交给你,你会如何开展工作?

【优公解析】

按照大家常规的记题习惯,当考官读完“为发展民族经济,推广民族产业”时,大家会开始动笔记下这几个关键词“民俗经济,民俗产业”,但是当我们记完这两个所谓的关键词之后,考官已经将下面一句话读完了,但是你会发现下面的那句话中才出现了本题至关重要的关键词——“全市展开”,这个关键词说明活动的规模,直接决定你采取的形式是什么。“文化周”意味着这个活动将要维持一周的时间,所以这一周的时间如何安排,也是要在答题过程中体现的。接下来大家可能会记考官下面那句话的关键词——“你是市旅游局工作人员”,这句话明确了我们的身份,但是有些时候身份并没有那么重要,相反随之而来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大家只能听见如何开展,却最容易忽视让我们开展的是什么工作题目要求我们“负责前期准备工作”,而非做好全部的组织工作。由此可见,能不能听懂并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至关重要。

 

- 推荐阅读 -

更多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相关文章

更多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相关文章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