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经常出现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这种类型的考题主要是在于区别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这三种犯罪方式,那么,如何判断这三者的不同呢?今天,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就来为大家好好讲解一番!
一、犯罪预备
犯罪预备其实就是行为人为了实施其所想实施的犯罪行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当事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下来,行为人无法继续实施犯罪行为、实现犯罪目的,它的停止形态停在了准备阶段。(准备阶段+意志以外)
二、犯罪未遂
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了犯罪,但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被迫停止犯罪的形态。这里所指的实施犯罪的过程,既包括行为人在实施阶段停止下来,也包括在实施犯罪行为后,在犯罪行为向后延伸的行为后阶段停止下来的情况。(实施阶段/行为后阶段+意志以外,欲达目的而不能)
三、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在整个的犯罪过程中某一个阶段停止了犯罪,但是是因为自己主观的原因而停下来,我们把在犯罪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行为后阶段行为人主动停下来的情况称之为犯罪中止。(犯罪过程中+意志以内,能达目的而不欲)
四、真题演练
【例题1】甲欲害其妻,某日将毒药投入到其妻要服用的中药当中,让其服下,服药后其妻痛苦万分,其状惨不忍睹,甲急忙将其送往医院急救保住了性命,但由于中毒太深,留下后遗症。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既是犯罪中止也是犯罪未遂
【参考答案】C
【优公解析】在本案中,甲本来想杀其妻并实施了这样的行为,如果说其妻最后死亡,那么此时甲就构成了故意杀人罪,构成犯罪既遂。但此时甲实施杀人行为后,看到其妻痛苦万分,主动将其送到了医院,保住了性命,也就是说他自动有效的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因而在这个过程中其妻并没有死亡,而此时由于甲意志以内的原因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就构成犯罪中止,能达目的而不欲,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注意在本题中,其妻没有死亡这样的结果并非是由于甲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不能达成这样的目的,因此就不构成犯罪未遂,不选C.甲妻并没有死,因此也就谈不上既遂,不选A。没有D这样的说法。
【例题2】甲扬言要杀害乙全家,并持刀前往乙家。乙报案后公安人员随即尾随追赶,在通往乙家的公路上,将携带凶器的甲截获。甲的行为属于( )。
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A
【优公解析】《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由此可见,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犯罪行为是否着手,如果没有着手实行,那么即使在通向乙家途中被公安机关抓获,也只能定为犯罪预备。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