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在公基的考试中出现得较为频繁,主要考察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具体节气及其对于气候、天气的影响,今天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就来为考生们整理一下二十四节气的考点分析吧!帮助大家快速记忆考点。
一、“二十四节气”考点分析
(1)“二十四节气”的先后顺序是出现在事业单位考卷上的高频考点,可以通过上述口诀掌握。
(2)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季节变化。按照中国古代天文学上划分季节的方法,是把四立作为四季之开始,自立春到立夏为春,立夏到立秋为夏,立秋到立冬为秋,立冬到立春为冬。立,是开始的意思。故此四个节气是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3)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太阳高度。春分:在3月20日或21日;表示春季中间,昼夜等长。夏至:在6月21日或22日;表示炎热将至,该日昼最长,夜最短。秋分:在9月23日或24日;表示秋季中间,昼夜等长。冬至:在12月21日或22日;表示寒冬到来,该日昼最短、夜最长。
(4)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寒热程度。其中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暑气逐渐散去。
(5)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现象。
(6)白露、寒露、霜降反映气温变化。
(7)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惊蛰是指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也是传统节日。
(8)小满、芒种反映作物的成熟、收成情况。小满是指夏熟作物籽粒开始灌浆饱满。芒种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9)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二、考查方式
1.问:夏满芒夏暑相连,此句里头包含几种节气?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夏季包含的节气有: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共6种。这种提问考试容易忽视“暑相连”是两种节气。故考试应熟悉每句节气歌的内容。
2.反映季节变化的节气有:四立、两分两至。
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有:小大暑、处暑、小大寒
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有:雨水、谷雨、小大雪
反映物候现象的节气有:小满、芒种、惊蛰、清明
反映水汽凝结、凝华现象的节气有:白露、寒露、霜降
3.在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我国传统节日的是:清明节
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三、真题演练
【例题】下列四个节气所表示的含义错误的是:
A.处暑:炎热夏季即将到来
B.惊蛰:天气回暖,春雷始鸣
C.冬至:冬季最寒冷的日子开始
D.小满:夏熟作物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未成熟
【参考答案】A
【优公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常识,主要考查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点。A项错误,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B项正确,惊蛰,古称“启蛰”,是指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C项正确,从“冬至”开始,北半球逐渐进入了最寒冷的日子,称作“数九寒天”。D项正确,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