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科普经济专用术语

文章来源:优公教育官网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1129

经济术语在公基考试中考察的最为频繁,特别是出现经济术语的缩写时,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那么为了帮忙考生们更好地备考事业单位考试,今天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就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公基考试中常见的经济术语吧!

一、经济术语

1.GDP: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常被认为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指标。

2.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是一定时期内本国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占有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区分:GDP和GNP都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指标国际社会常用前者。GDP强调地域概念,GNP强调国民概念。

3.恩格尔系数:一个家庭(个人)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衡量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越大,生活水平越低;反之,生活水平越高。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

4.基尼系数: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差距越大,社会分配越不公平。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差距越小,更趋于公平。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大于这一数值容易出现社会动荡。

5.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当该数值大于3%时,意味着发生通货膨胀,大于5%时,意味着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

6.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反向变动的关,即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则通货通胀率高。因此,各国政府往往会在必要时刻通过人为调高通货膨胀率来促进就业。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

Copyright©2005-2015 优公教育 闽ICP备18013074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厦门优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物许可证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