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我国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公基的一重大考点,其中重点考察的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的运用,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备战事业单位考试,今天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就来为考生盘点一下我国的财政政策吧!
一、财政政策的定义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国家预算和税收等财政手段,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被称为“自动稳定器”,亦是“内在稳定器”。要了解财政政策的内容,必须先了解财政的基本构成。财政政策主要有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构成。
易错点:货币政策的执行主体为中央银行,如我国中央银行为中国人民银行,美国中央银行为美联储。对比: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主体为政府。
二、财政政策知识点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与支出的结构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国民收入的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或工具是政府支出和税收。
(一)扩张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当社会总支出水平过低,人们的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进入衰退、失业率提高时,政府主动增加总需求的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适用于经济衰退时,具体措施为增加政府支出,使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增加,增加转移支付,减少税收,使可支配收入增加进而提高消费水平。
(二)紧缩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当社会需求过度,存在通货膨胀时,政府主动增加收入减少总支出的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适用于经济过热时,具体措施为直接减少政府开支,减少补贴和转移支付,增税以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抑制或减少消费需求。
三、财政政策的两个效应
财政政策的两个效应分别是乘数效应与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是指研究财政收支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财政政策的乘数包括财政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扩张效应,而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削减、税收增加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收缩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紧缩效应。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指政府的支出增加引起利率、税收、物价、外贸等市场宏观环境的连锁变化,进而引起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在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政府支出增加会使私人投资出现抵消性减少,会对私人投资完全挤出;在非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政府推行增加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同样对私人投资有“挤出效应”,但不是完全挤出。
四、真题演练
(单选)当经济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时候,应该采取何种财政政策( )。
A 降低税率 B 提高法定存款率 C 降低再贴现率 D 减少政府购买
【参考答案】A。
【优公解析】B与C选项属于货币政策,故不合题意。在总供给偏多时,应该扩大总需求,也就是采取凯恩斯主义的主张,增加政府支出,减少财政收入。所以A正确,D选项错误,应该增加政府购买。故本题答案为A。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