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考点:言语理解之偷换概念
在言语理解中偷换概念可是一个不小的“陷阱”,不少考生会在这上面丢分,从而导致失去上岸的机会,这可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对比其他题型,根本上解决言语理解上偷换概念题型其实不难,主要是掌握一些技巧,今天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就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偷换概念的解决方法吧!
一、解决方法
偷换概念。在转折文段中有这样的一种行文脉络,作者会先在文段前半部分论述一个话题,通过一些转折词又会在后半部分引出另一个话题,然后对新引出的这个话题进行具体说明。那么对于这样的行文脉络,作者想表达的主旨到底是前面的话题还是后面的话题呢?比如:就算他再优秀,我也不喜欢他。那我在说这句话时更加想突出的是他很优秀还是我不喜欢她呢?更加想强调的当然是转换后的内容我不喜欢他。因此对于这样的行文脉络,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主旨应该是转换后的内容,我们只需在选项中将转换后的内容选出即可。
二、真题演练
【例题】“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大局是相对局部而言的,是全局中最重要的部分。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了整体,部分也就不成其为部分。因此,大局的走向决定局部的命运。正因为大局在事物发展中起着主导的决定作用,找准全局性、大局性的问题,也就抓住了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掌握了大局,也就掌握了工作成败的关键。 与这段文字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只有对大局了然于胸,才能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B.胸怀大局,要贯穿从思考到决策的全过程
C.片面强调局部会贻害大局,造成工作失误
D.大局意识对于做好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答案】D
【优公解析】本题争议较大,各考试机构给出的答案都不一样。此处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编辑部提供的分析。
首先看这道题的提问:“与这段文字意思相符的一项是”表明这是一道细节题,细节题的作答特点是仔细核对,认真理解,避免偷换混淆概念、逻辑关系等,另外文段中没有提到涉及的选项均为错误的。
再看看材料内容:文段主要讲述了大局观的重要性,注意文段最后一句“找准全局性、大局性的问题,也就抓住了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掌握了大局,也就掌握了工作成败的关键”为文段主旨。
分析四个选项特点
A项文段说大局观是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而非“把工作做得更好”,混淆概念;B项文段没有体现“贯穿从思考到决策的全过程”,无中生有;C项“片面强调局部会贻害大局”的说法,文段亦未提及;D项说明了大局观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注意“大局意识”指善于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观察形势,分析问题,意即指句首的“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属于“偷换概念”。
最后看原文如何表述
【上一段】“登泰山而小天下”,谋大事须把握大势,谋一域须放眼全局。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要贯穿到从宏观思考到微观决策的全过程。只有对大局了然于胸、对大势洞幽烛微、对大事铁画银钩,才能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A项“才能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B项“要贯穿从思考到决策的全过程”,均出自原文前一段,很多人搜到这篇文章看到有A项表述就直接选A,但是B项表述也在这段中,为何不选B,厚此薄彼了?找到原文还要仔细分析,其实A、B两项跟原文表述的意思根本不符)
【原文】“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大局是相对局部而言的,是全局中最重要的部分。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了整体,部分也就不成其为部分。因此,大局的走向决定局部的命运。正因为大局在事物发展中起着主导的决定作用,找准全局性、大局性的问题,也就抓住了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掌握了大局,也就掌握了工作成败的关键。胸怀大局,有利于我们预而有备、下好“先手棋”。
原文通篇强调“大局观”的重要性,D项也强调了大局观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但关键是如何理解“大局意识”,意即“大局意识”是否“偷换概念”?让我们先看下什么是“大局意识”。
大局意识,就是善于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观察形势,分析问题,善于围绕党、国家和军队工作大局想问题、理思路、作决策,力求了解大局,顾全大局,在大局下有效开展工作。从其他有关“大局意识”的材料表述中,可以更清楚看出“大局意识”就是“大局观”的同义替换。
这题的精妙之处在于看似“偷换概念”,实则“同义替换”,很好地诠释了言语的灵活性。
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提醒考生:多练、多看才是做题的精髓,撇开个人天赋不说,更多人的努力依靠的更多的是练习。有了一定的练习,做起事情效率才高、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