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考点:主旨观点题之转折文段
主旨观点题是行测中最常出现陷阱的题目之一,这种题型往往出其不意地在某个文段中设置陷阱,让不少考生都为此而失分。这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就在于在所给文段中找出最重要的关键词,并根据关键词进行同义转述。今天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就来为大家讲解一下主旨观点题中最容易出现陷阱的转折文段吧!
一、什么是转折文段
转折是指在发展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方向,形势或趋势,也就是文章或语义由一个意思转向另一个意思;由一个方向转向另一方向。
二、通过标志词可以判断:
(一)强转折:虽然……但是……、然而、只是、则、可、尽管如此
(二)弱转折:事实上、实际上……
仅靠标志词的有无还不足以应对解题,我们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行文脉络来分析主旨从而把握重点信息所在。
三、行文脉络
(一)内容上的转换→重点在转折后
例子:你很好但是我们不合适。前后话题发生了变化,可以得出重点信息是不是在转折之后。
四、真题演练
【例题】在漫长的传统农业社会,人类一直无法摆脱生产的不足和基础物资的匮乏,而且社会总财富相对比较恒定,财富主要依靠有限的自然资源来供给。这就意味着,国际关系更多地围绕有限的自然资源展开的。然而,现代工商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社会财富总理得到了爆炸式的增长,世界各国越来越认识到,共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是实现大家利益的最佳途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社会财富获取方式的变化对国际关系产生深刻影响
B.社会总财富的增长主要依赖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C.国际关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D.人类正在逐渐摆脱自然资源供给的束缚
【参考答案】B。
【优公解析】通过逐句分析大家可以发现,①②句是说传统社会中国际关系的情况,③句则是指现代社会的,那么句子之间关系就可以划分为①②/③,且内容上形成对比。重点信息是需概括全文→财富增长来源变化了,国际关系也随之影响变化。选项中只有B选项符合主旨,AC选项仅是对传统农业社会的叙述,片面化了,所以不选;D选项未体现主旨国际关系,也可以排除。
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提醒考生:转折文段在行测考试卷中出现时,考生们可要千万谨慎对待,切莫掉以轻心。尤其是遇上转折性语句时,要判断好前后的主旨大意是否发生变化。

关注公众号优公教育
了解最新公考资讯